歐美研究季刊第46卷第3期 - page 384

384
歐美研究
作結果,長年下來產生不同屬性保險人各有不同費率的現象:白
領階級受僱者參加替代性健保保險人,其風險結構明顯優於低薪
者、失業者、退休者所參加的一般地域性健保保險人,結果弱勢
被保險人負擔的保費費率反而較白領階級被保險人高,此種結果
並不符合社會公平
8
1992
年健保改革在維持多元複數保險人的基本架構下,法律賦
予被保險人自由選擇保險人之權利,其具體措施包括:自
1996
起新加入健保制度的被保險人不再受限於職業別,只能加入特定保
險人,
1997
年起原已納保之被保險人亦可經由退保手續轉至其他類
型保險人,藉此導入保險人彼此間之競爭機制。在競爭機制下,一
方面保險人透過社會自治機制,在法律授權範圍內,可以自主決定
保費費率,但也必須維持運作效率,避免被保險人流失;另一方面
為避免風險逆選擇、維持健保的社會互助功能,法定健保法同步建
立跨越複數保險人之風險結構平衡機制
(
Risikostrukturausgleich,
RSA
),以保費收入、被保險人眷屬人數、保險對象之年齡與性別等
四項因素,做為調節各被保險人財務平衡的計算基礎
(
Ebsen, 2012:
732
)。此後,德國法定健保制度傳統圖像逐漸鬆動。
三、德國
2003
年健保改革重點
時序進入
2000
年以後,法定健保制度變革幅度更為明顯。
2003
年改革仍以穩定費率為最主要目的,其重要措施如下:
8
1993
7
月為例,德西地區平均費率為
13.41%
,地區保險人費率高達
14.06%
白領階級為主的補充性保險人費率僅為
13.18%
,企業保險人更僅有
11.85%
(
引自
李玉君,
2000: 79-80
;郭明政,
1997: 173-184
)
I...,374,375,376,377,378,379,380,381,382,383 385,386,387,388,389,390,391,392,393,394,...VIX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