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追蹤追溯系統在食品安全體系中的功能
487
恰恰背離了第
178/2002
號規則建立的「一步向前,一步向後」之
原則。
丹麥為世界最大的豬隻出口國之一,其豬肉產品供應鏈的複雜
程度遠遠超過國內消費者之想像。昔日,國內過高的生產成本,諸
如有限土地資源、高昂人力成本與飼料成本、相對嚴格的管制法規
等,不斷壓縮本地豬農的生存空間,使得豬肉產品供應鏈朝向策略
聯盟之型態發展。今日丹麥豬肉產業乃一綜合生產專業化
(
spe-
cialization
)
與製程自動化之知識密集、全球化經營的產業。許多於
英國境內販賣的豬肉便是源自於丹麥養殖、屠宰、加工之豬隻。令
人意外的是,因為丹麥切片培根業者會打著丹麥豬肉名義,銷往波
蘭、德國等國家,今日的丹麥消費者幾乎無法在超市買到本國豬肉
所製成的切片培根。實證研究指出,丹麥消費者深信丹麥培根比其
他國家的培根要為優質,且理所當然地係使用國內養殖的豬隻,當
受訪者被告知市面的切片培根可能為德國或波蘭豬,而非丹麥豬之
際,皆表達出被欺騙的感受
(
Thorkild & Kristensen, 2008: 85-87,
113
)。
歐盟消費者較重視各種動物福利議題,如動物用藥、死亡率、
致病率、豬隻密集度
(
overcrowding
)
等等
(
Thorkild & Kristensen,
2008: 94
),丹麥消費者亦不例外。為吸引關注動物福利的丹麥消費
者購買本國豬肉產品,丹麥豬隻產業順勢發展多樣化之養殖模式,
並將此種豬隻命名為特色豬
(
special pigs
)、放養豬
(
free-range
pigs
)、英國豬
(
UK pigs
)
或有機豬
(
organic pigs
)
等等。不過,消
費者僅能藉由產品價格的高低判斷是否應為購買,無從就動物福利
增進的程度進行考量。部分業者認為,因為丹麥豬肉產品的道德市
場
(
ethical market
)
只占整體市場
5%
至
10%
,業者自然不會將經營
重心放在道德議題。據此而論,消費者無以就業者維護動物福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