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供應鏈中惡意汙染行為之防治
569
圖
1
食品供應鏈的六個主要階段
圖
1
中的第一個階段是可供消費者食用之農作物栽種或動物飼
養;第二和第三個階段是收成或宰殺以及隨後的儲存和運輸。從第
二到第三個階段的供應鏈已經開始漸漸複雜化,同時第三階段可被
視為是第二階段的下游 (即買方)。另外,有時在第三個階段,會出
現生產者直接將食品送交給最末端階段的消費者,此時食品供應鏈
就縮短,幾乎是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直接地被交易,這使得惡意
汙染行為的發生機率降低了許多,也是何以研究文獻上有論者主張
在地飲食或是產地直銷會較有益於食品衛生安全 (
Martinez
et
al
.
,
2010
)。當然,任何食品衛生安全的議題在這個時期便可能發生,
因為每個後階段的買方都是前一階段供應行為的消費者。第四個階
段是工業化時代極為平常的一個環節,即廣泛食品項目的加工或包
裝程序;也就是各種合法額外物質或手續之添加、混合、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