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70 / 200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70 / 200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170

歐美研究

僅是金玉其外

(

“Potemkin” harmonization

)

(

Bugarič, 2015: 227,

234

)。亦有學者主張,雖然中東歐國家絕大多數情形皆能有效且迅

速地將歐盟法內國法化,然而實際上這些規範的施行卻問題叢生。

其結果,歐盟法相關規範時常淪為具文

(

“dead letters”

)

(

Falkner &

Treib, 2008: 303-306

)。

但另一方面亦有論者指出,相較於舊會員國,歐盟東擴後始加

盟的新會員國違反歐盟條約義務的頻率實際上還少於舊會員國

(

Sedelmeier, 2008: 812-814

) 。而當論及民主與「善治」 (

good

governance

),有論者分析相關國際評量指數,認為至多只能證明中

東歐國家有改革趨緩的現象,但並未發生改革倒退

(

Levitz & Pop-

Eleches, 2010: 462-469

)。

二、新會員國國內的憲政危機

由於加盟審查的一大重點是加盟申請國執行歐盟既有法律的

能力,因此「中東歐新會員國在多大程度上遵守歐盟法」(

the issue

of compliance

)

會成為哥本哈根標準相關研究的重心之一並非不可

理解。然而近年來發生在部分中東歐國家的憲政危機,尤其是匈牙

利與波蘭的國內政治情勢,突顯了重新檢視哥本哈根標準成效的必

要性。

青年民主同盟-匈牙利公民聯盟

(

Fidesz-Hungarian Civic Alli-

ance

,匈牙利語:

Fidesz-Magyar Polgári Szövetség

,簡稱

Fidesz

)

2010

年在匈牙利國會選舉中大勝。其執政後的施政作為被批評為

「以合憲手段顛覆憲政」(

“constitutional revolution”

)

(

Scheppele,

2015a: 111

),甚至匈國總理本人亦明白表示希望將匈牙利轉型為非

自由主義國家

(

“illiberal state”

)

(

Simon, 2014

),引發匈牙利是否已

正式成為部分學者所稱「非自由主義民主政體」(

illiberal democrac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