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61 / 200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61 / 200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從歐盟會員國憲政危機檢討哥本哈根政治標準執行上之缺失

161

1997b: 57-59

)。

然而

1999

年新任執委會主席

Romano Prodi

就職後,歐盟原本

對兩類加盟標準一視同仁的態度開始有了轉變。上任未滿一個月,

Prodi

便透過向歐洲議會說明執委會該年度「各候選國邁向加盟的

進度報告」的機會,表明他對此一加盟審查原則的疑慮:若歐盟繼

續堅持加盟談判的開啟必須以加盟申請國可望在近期內符合所有

加盟標準為絕對前提,則歐盟將可能永遠錯失將中東歐與巴爾幹國

家納為會員國的歷史機遇。

Prodi

該次演說的關鍵段落值得在此加

以引述:

哥本哈根標準是如此具有根本重要性,以至於歐盟高峰會於盧

森堡

(

按:召開於

1997

12

)

及科隆

(

按:召開於

1999

6

)

的會議決議皆建議理事會僅與已滿足所有哥本哈根

標準的國家開啟加盟談判。若嚴格依循此二高峰會決議,我們

將無法與目前仍在名單上的絕大多數申請國開啟加盟談判,因

為他們至今仍未完全符合經濟標準。在這些國家已經付出重大

努力與犧牲的此刻,此一強硬談判原則所冒的風險是澆熄這些

國家加盟的期盼,並驅使其採取拒斥歐盟的立場。他們的經濟

政策將開始偏離正軌而我們將失去這個歷史契機,然而這樣的

機遇或將永不復得。在政治地景已劇烈改變的歐洲,尤其在巴

爾幹地區,有些國家還可能因此放棄他們至今已達成的民主與

人權改革。事若至此,歐盟便是嚴重辜負了這些國家的人民。

(

Prodi, 1999: 3

)

基於此一認識,執委會該年度「各候選國邁向加盟的進度報告」

乃為年底將於赫爾辛基召開的歐盟高峰會詳細分析了兩種加盟談

判啟動門檻的優劣。其一是繼續維持對政治、經濟加盟標準一視同

仁的立場。此一作法的優點是歐盟將得以確保所有的加盟談判國皆

已符合歐盟所要求的最低政治與經濟標準,但缺點即是不能適切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