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
歐美研究
戴高樂下台,法國改由懷抱歐洲統合理念的龐畢度執政,年底德國
布蘭特總理上台,德法兩國得以攜手為歐洲統合注入新動力。
海牙高峰會的決議公報指出,各會員國同意開啟與當時各申請
國
(亦即稍後
1973
年共同體第一次擴張時所接納的愛爾蘭、英國
與丹麥)
的談判,但前提是這些國家接受共同體條約及其政治目標,
以及共同體的既有法律,即所謂的
acquis communautaire
。決議公報
並責成六個會員國的外交部長「在共同體擴張的脈絡下研究推展政
治統合的最佳途徑」(
Hague Summit Conference, 1970: 16
),包括共
同體政治標準的進一步細緻化。此一研究工作隨後在當年比利時外
交部長
Étienne Davignon
的主持下展開。
Davignon
報告因為開啟了日後的歐洲政治合作機制
(
European
Political Cooperation
),亦即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
(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CFSP
)
的前身,而在歐盟統合歷史上留
名。就共同體的政治標準該報告則指出,「統一的歐洲應建立在尊
重人之自由與權利的共同歷史傳承上,並團結各個民主國家及其由
自由選舉所產生的議會」(
Foreign Ministers of the Member States,
1970: 10
)。此一報告出爐後也被正式送達給當時各申請國的政府。
三、第三波民主化的先鋒與共同體政治標準面臨的
首次挑戰
文獻中最常與政治標準的討論相連結的歷史事件無疑是歐盟
於九○年代啟動的東擴計畫,然而早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第二次擴
張過程中,共同體的政治標準便面臨了初次挑戰。
1974
年葡萄牙的康乃馨革命
(
the Carnation Revolution
)
掀起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藉由這場革命以及獨立發生的其他歷史事件,
希臘、葡萄牙與西班牙各自於
1975
、
1976
與
1978
年迎來其民主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