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456 / 14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456 / 14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456

歐美研究

們在上一節已經看見過,帕特南將這三個邏輯情操詮釋為「利他的

道德關懷」,但是這樣的詮釋恰當嗎?筆者將會指出,裴爾士其實

有將「邏輯情操」從「利他的道德關懷」及「個人利益」之中區隔

出來。筆者將在仔細檢視〈有關機運的原則〉中對於邏輯情操的一

頁多的論述後提出這個結論。這一頁多的論述有六個段落,筆者將

依序來檢視。

第一個段落的重要文句是:

機率或推論的觀念乃是建立在「[推論]的數量是無限定地大

的」之假定上。……而針對這個難題,我只能看見一個解答

方案。似乎對我而言,我們被迫得接受說:合乎邏輯性冷酷

地要求我們不可以去限制我們的益趣與關懷。我們的益趣與

關懷不可僅止於我們個人的命運,而是必須包括整個社群。

這個社群也不可以被侷限住,而是必須延伸到我們能與之產

生直接或間接的智性關連的所有族類的存有者。不管如何地

模糊,這社群必須超越出這個地質時代,超越出所有的界限。

「不願犧牲自己的靈魂以拯救整個世界」的人,似乎對我而

言,在他所做的所有推論中,都是不合乎邏輯性的。邏輯乃

根植於社會原理。

(

Peirce, 1992: 149

)

在這個段落,裴爾士指出這個探究者社群包含過去、現在與未來,

不分種族的所有智性探究者。而這裡所說的「益趣與關懷」因為是

針對「合乎邏輯性」而言,所關懷的對象乃是「推論」,而不是別

的對象;但是因為只有探究者才能進行推論,所以探究者社群也因

而成為關懷的對象。裴爾士提出的解答方案即是「個人不應該只關

懷自己的推論,而應該關懷所有探究者所做的推論」;如果個人只

關懷自己的推論,那麼他的所有推論就都不是合乎邏輯性的。

8

8

裴爾士在

1869

年的期刊論文〈邏輯法則之有效性的基礎〉

(

“Grounds

of

Validity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