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2
歐美研究
「希望」透過自己這樣做來幫助維持這種理性做法持續存在於社群
中,而且由於個人認為長期採用這種理性做法將會造福整個社群。
帕特南接著批評說,裴爾士難題中的個人其實主要是出於關心
自己的個人命運而選擇依據機率來進行推論,而不是出於道德上的
利他與造福社群的動機,也不會是出於對於社群的認同與道德關懷;
因此,上述的三個表述都不會是恰當的解釋。帕特南特別強調「個
人在此情境中最大的關心乃是個人自己的命運」,「道德利他的關
懷」難以跟這個對於自己的關心相匹敵。但是,筆者認為,既然在
此處境中的威廉在進行著推論,威廉必然會使用到許多用以決定推
論的心靈習慣
(我們在第貳節第一小節第二段曾談到這些心靈習
慣),「威廉採取這些心靈習慣」並不會與「威廉對於自己的命運的
關心」相衝突;那麼如果裴爾士所說的邏輯情操比較相似於這些心
靈習慣的話
(也就是說,邏輯情操不是道德利他的關懷,而是與這
些心靈習慣同樣地關連到個人的推論活動),那麼我們就能避開帕特
南的批評,而使得邏輯情操與「對於自己的命運的關心」共存於威
廉的心中。這將會是筆者所採取的詮釋途徑,而且筆者認為這也正
是裴爾士的真正想法。
讓我們來初步檢視帕特南的詮釋。筆者在此只做簡單的檢視與
概要的預先評論,因為如果提不出更忠實且更好的詮釋的話,不管
如何批評帕特南的詮釋,都無法幫助我們理解裴爾士的論述
(筆者
將在下一節提出自己的詮釋)。
表述
(
1
)
所說的「個人對於社群的心理上的認同」勉強可說能
在裴爾士的論述中看見,但是帕特南並未仔細去分析這個認同的具
體內容,不過根據他的詮釋,這個認同會是對於社群的道德認同與
利益認同。
表述
(
2
)
使用了「關心他人處境」之語詞,所以跟裴爾士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