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模擬模型的確證問題
129
斯柯斯等
(
Oreskes et al., 1994
)
將模型類比為小說自然也與由「虛
構」的英文字彙
“fiction”
延伸它所指涉的「虛構小說」字義有關。
消極者認為模型如虛構的故事,現實所發生之事不能證明虛構的故
事是真的,但積極者會認為小說
(特別是寫實小說)
雖然是虛構的
故事,但是其中的場景,甚至是人物與情節,都可能忠實反映現實
世界所發生的情事,亦即是虛構小說的故事具有其真實性,甚至可
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所以驗證的方向不是由現實證明虛構,而是
看虛構是否出現於現實世界。據此,歐蕾斯柯斯等人對於氣候模擬
的觀點和當代科學模型論中將模型視為是虛構物的觀點一致
(
Cartwright, 1983; Frigg 2010; Suárez, 2009
)。同理,模型的真實性
可以由其內容或預測是否符合現實加以驗證,如范弗拉森
(
van
Fraassen, 1980
)
的經驗適切性在科學哲學界中便被認為是以觀察
判定模型的真值,而洛依德以模型適配、經驗適切性來評價模擬模
型的觀點亦採取相同的歸納邏輯:若證據
e
i
與模型
M
的某一因素
m
i
相符,則我們可歸納得出
M
就此層面真實地表徵了真實世界。
據此,洛依德的多元證據觀可表示為當有多個證據,如存在有
e
i
與
e
j
且
i
≠
j
並分別對應於
M
中的因素
m
i
與
m
j
時,模型即具有更
高的真值。利用相同的推理邏輯,甚至有學者
(
Sugden, 2000, 2009
)
認為我們可以由此推論出模型與現實世界具有相同的起因結構,因
而模型是「可信的世界」(
credible world
)。
16
所以,吾人若據此認為模型無法具有知識上的認知意義,則完
全誤解當代模型論中「虛構物」的討論。由上述討論可知,學者指
稱模型是虛構的,並非因為模型「完全不符合」真實世界,而是因
為它「不完全符合」真實世界,兩者之差異大矣。科學哲學中關於
16
關於模型為可信世界的科哲討論,參見
Erkenntnis
2009
的專刊,與趙相科
(
Chao
,
2014
)
的評論
(
見註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