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歐美研究
Fraassen, 1980
)
的定義完全相符,但已清楚的表現模型應僅說明已
觀察到的現象之建構經驗主義
(
constructive empiricism
)
立場。但是
洛依德的方法論點,不論是模型適切、多元證據和穩健性都是基於
經驗證據對於模型的檢定,如同所有經驗主義者都無法迴避的歸納
問題,其並不能完全規避歐蕾斯柯斯等
(
Oreskes et al., 1994
)
所擔
心的不充分決定論的問題,特別是由經驗資料的適切推論至模型與
真實世界有相似的因果結構的歸納論點,由於真實因果結構的顯示
關乎於對現象的因果說明的有效性,並與實際公共政策的制定息息
相關,洛依德並未討論如何以經驗判準排除具有不同的因果結構的
模型得出相同結果的可能性。
18
另一方面,洛依德的確證理論遭受更注重經驗層面的哲學論述
的挑戰。相對於洛依德的正面態度,帕克
(
Parker, 2009, 2011
)
因
不確定性的存在而認為主張單純的經驗支持並無法作為驗證氣候
模擬模型的判準。即便帕克和洛依德對於模型的本質抱持相似的模
型使用者因特定目的而利用模型表徵特定目標的語意學派看法,但
在確證的方法論上有相異之處,帕克亦不認為穩健性與多元證據可
以是模型確證的判準,她指出這僅是以用實例的累積以增加確證力
的方式,暗示與邏輯實證論韓培爾式的確證方法的連結,並重申既
存氣候假說尚不足以完全說明大氣體系。同時模型是抽象化後的產
物,故即便模型可以說明觀測值的經驗適切性,還是無法透過模型
確證理論或假說的真值。由將模型視為表徵工具出發,帕克雖也關
注不確定性,但她在此處所討論並不是建模過程的不確定性,而是
指模擬值與觀察值之間的誤差。雖然建模過程的不確定因素與模擬
18
Chao
(
2014
)
已證明除非對於兩者的因果結構皆具有充分的知識並能夠建立兩者
結構的表徵定理
(
representation
theorems
)
,否則科學實作中僅由模型結果與經驗
資料相符而得出相似因果結構的推論是不可信的
(
incredib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