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模擬模型的確證問題
135
受模型的預測是合理的
(
2009: 246-247
)。但是我們不能據此認為該
作者,或是認為我們可以宣稱該模型有可能掌握了完整的大氣因果
結構,至多僅能由此歸納出模型的部分「起因路徑」(
causal paths
)
或
「副結構」(
substructures
)
與真實近似。
對複雜的大氣現象僅有局部的理解是科學的事實,並不表示實
作上科學的不可知論。美國國家科學院與英國皇家學會兩大學術組
織共同編輯的文件《氣候變遷:證據與肇因》(
Climate Change:
Evidence and Causes
)
中強烈的認為科學家們已經得出全球暖化的
證據,並認為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主要之原因,但同時也
提及雖氣候模型對現象的解析能力從
1960
年代起就穩定提昇,但
模型間的差異有其不確定性,因而無法確認哪個預測方向較為完善
(英國皇家學會與美國國家科學院,
2015: 19-20
),這種看似互相矛
盾的看法其實並不相違背。雖然模型對於完整大氣體系的模擬上有
不足之處,但若模型設計的目的是針對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的起
因路徑,且合理的推論出此起因路徑,則我們可以相信此假說「溫
室效應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原因」在模型中獲得確證。
陸、從模型中學習
從上述的說明,我們可以了解對氣候模擬模型本質的不同看
法,反映出對模擬模型之確證觀念的差異。雖當代學者們皆視模擬
模型為啟發與表徵工具,但對於如何藉此確證模型則有不同的看
法。由悲觀地否定
(歐蕾斯柯斯),到以經驗適切
(洛依德)
和目的
適切
(帕克),本文所述的這些不同的方法論立場,似乎意味「虛構」
的模型並非是通往真理的道路,但是我們實是樂觀積極的說明模型
在科學實作的重要性,以氣候模擬模型而言,其在大氣現象研究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