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模擬模型的確證問題
133
結果的不確定性為一體之兩面
——
因未知實際複雜系統中的相關
因素而無法建構完美模型以得到符合實際現象的結果,但帕克據此
批評洛依德
(
Lloyd, 2009
)
經驗適切性概念未考慮實際上估計誤差
的狀況,並進而提出兩個評價模型的概念,第一是將經驗適切性修
改為「目的適切性」(
adequacy for purpose
),其意等同於本文前述
語意觀點所認為模型使用者利用模型達到特定目的,並強調以是否
適切的達到該目的為評價標準。她認為假說的確證在於
(
1
)
在模型
適切於某特定目的前提下去決定所欲觀察之物為何;(
2
)
在模型適
切於某特定目的前提下檢視結果與觀測值的配適程度
(
Parker,
2009: 237
)。這表示確證一模型是困難的,根據模型與經驗的密切
交纏關係,無法像洛依德所主張能有原則性的確證標準,而必須視
模型的表徵目的而調整、尋找不同類型的經驗證據來進行確證。如
當科學家欲探討在
2100
年時地表平均溫度是否會升高攝氏
2
度的
問題時,其所採取的模擬模型中所包含的假說不盡然是真實的或是
符合經驗的,但是若該模型能夠利用所有的資訊並為模型使用者提
供對地表平均溫度是否會升高攝氏
2
度的問題正確的解答,便符合
模型使用者使用該模型目的
(
Parker, 2009: 235-236
)。第二是採納
梅約
(
Deborah Mayo
)
(
1996
)
所闡釋的「嚴謹驗證」(或「嚴謹檢定」)
(
severe testing
)
概念,認為學者應採用在學理上能夠充分區分假設
真偽的嚴謹檢定作為驗證的方式,以代替未有實作清楚操作定義的
經驗適切性。
就第一點目的適切性而言,其實帕克與洛依德對於模型的看法
並無二致,兩位皆服膺語意觀點,只是帕克
(
Parker, 2009: 237
) 更
強調以目的的達成作為模型評價的判準。對她而言,僅以模擬結果
與過去觀察值的符合作為經驗判準並不是嚴謹,須考量另兩個更重
要的目的:說明
(
explanatory
)
目的與預測
(
predictive
)
目的。就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