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586 / 77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586 / 77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586

歐美研究

作為

CEDAW

公約亦適用於對抗來自私人或其他非國家主體對婦女

所為歧視之依據。

7

所謂「適當措施」,並不以立法禁止歧視為限,

考量各國內國法律與事實面之狀況不同,各締約國就

CEDAW

公約

於內國之落實方式享有廣大的裁量空間,各種正式與非正式政策、

有拘束力與無拘束力的手段,只要有助於消弭存在於私法關係中對

女性之歧視均屬之。

CEDAW

公約依對婦女為歧視之行為主體為「國

家機關」或「私人」,就締約國所負義務在條文中使用了不同的用

語:締約國就前者情形負有消極不作為義務,國家機關或公共機構

不得有任何歧視婦女的行為或做法,否則違反公約 (

CEDAW

公約

2

d

款參照);而就私人對婦女所為之歧視,則要求「採取一切

適當措施」以消除之,締約國於此負的乃是積極作為義務。問題是,

締約國究竟要作為到怎樣的程度才不違背這項積極作為義務,條文

上沒有設定標準。學者認為,從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作成之與此

議題有關一般性建議以觀,

8

就來自於私人對婦女所為之歧視,應

視締約國之作為是否已達「善盡注意之義務」(

due

diligence

obliga-

tion

) 要求之標準,以認定該國有無違反公約義務。由於善盡注意

義務的概念源於並主要被運用於國際人權法領域,其要求國家有義

務就私人對他人受國際人權公約所保障之人權為侵害的行為採取

合理措施。考量此概念之緣起背景與功能,締約國至少應保障婦女

不受來自私人對其基礎性權利——包括人權性質權利與基礎性自由

權 (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 ——所為之侵害 (

Byr-

7

CEDAW

公約第三部分

(

10-14

)

保障婦女在教育、就業、健康、經濟和社會

生活方面不受歧視,第

16

條課以締約國有消除在有關婚姻和家庭關係的一切事務

上對婦女的歧視,皆為禁止歧視原則適用於私法關係之例。

8

參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一般性建議第

19

號第

9

點、第

25

號第

29

點、第

28

13

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