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527 / 77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527 / 77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司法互助是公平審判的化外之地?

527

許某種特定訊問手法之情形,例如詐欺訊問;此外,也會發生在內、

外國規範上皆禁止,但實際上在外國被廣泛使用的刑求訊問。若可容

許內國追訴機關如此操縱程序,根本連刑訊禁止的絕對界限都被架

空,遑論公平審判。

上開漏洞究竟如何彌補?關於國際刑事司法互助,傳統的研究取

(

approach

) 受到源自於國際私法的準據法觀點之影響,多半以應適

用何國的準據法為判斷基準。除了取證地法基準說之外,還有審判地

法基準說,以及較為精緻的區分說,亦即原則上取證合法性依照取證

地法,而證據可使用性則依照審判地法。

14

取證地說固然不足為訓,

已如前述,但審判地說及區分說,也都各有其適用困境和侷限,諸多

疑問仍有待解決。

首先,審判地說是取證地說的對極說法,於境外取證本國審判情

形,由於沒有前述「本國法官審判時為何可以不依本國憲法及法律

(含

具有內國法效力之人權公約)」的致命缺失,理論上固然更勝一籌。然

而,反向的質疑是,司法互助請求國

(審判地) 的法院,又如何以自己

國家的程序法則,作為判斷他國或境外

(取證地) 取證程序是否合法的

準繩呢?此說同樣難以解釋,取證地的公務員或司法人員,理論上及

技術上到底要「如何」在自己的國家依照他國

(審判地)

的法律來行

事?以文書送達為例,假使受請求取證地的送達法定期限為十四日,

但審判地為七日,我們一來不可能期待取證地官員知曉且依照審判地

法來送達,二來,假使實際送達為十日,審判地法院也很難因此就指

摘取證地的文書送達不合法。

當然,送達期間長短,各國立法本來就見仁見智,問題相對較小。

但是其他涉及刑事程序基本立場的取證方式

(如前述的不正訊問、告知

14

詳細內容請參閱

Böse

(

2002

)

; Gless

(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