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
歐美研究
持我國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同時表示我方也積極爭取
參與該組織轄下各專業委員會
(汪淑芬,
2010
)。
2010
年
10
月間,
在國際民航組織大會開議後,美國行政部門首次公開支持我方具體
以觀察員身分參與該組織
(劉坤原,
2010
)。
以參與的策略而言,我方尋求作為觀察員,有意義、有尊嚴參
與國際民航組織大會,同時在操作層面上,講求彈性、務實
(曾依
璇,
2010
;謝佳珍,
2009
)。換言之,觀察員地位是目標,但在作
法上會採取務實且具彈性的作法,希望不會像爭取加入世界衛生大
會花費如此長的時間
(曾依璇,
2010
;劉坤原,
2009
)。美國國會在
推動相關議案時,也是以協助我國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為首要目標。
此種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大會為目標,但在名稱上
保持彈性的策略,應當是與相關國家商討之後的結果,但名稱上的
彈性,是以「中華臺北」作為底線。如我方在世界衛生大會的各項
參與中,美國方面一直希望確保我方的名稱可以維持一致為「中華
臺北」(
Glaser, 2013: 38
)。據此,馬英九總統於
2012
年
6
月
19
日
接見聯合國學術系統理事會
(
Academic Council of the United Na-
tions System; ACUNS
)
候任會長威廉斯
(
Abiodun Williams
)
時即表
示,我國同時以「中華臺北」名稱、觀察員身分、衛生部長頭銜參
與世界衛生大會之相關會議,接下來還希望能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及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等相關活動
(黃名璽,
2012
)。此一談話,
可以被視為我方參與國際民航組織策略更進一步的說明;而我方此
一蓄積能量,爭取支持的作法,也正向地反映在美方對我之態度。
我方提出以功能性為主的訴求,有利於爭取其他國家之支持。
舉例而言,在未能正式參與國際民航組織的情況下,我國以自身力
量及資源的投注,在所轄
18
萬平方浬範圍之「臺北飛航情報區」
(
Taipei FIR
),積極與周邊國家及美國等國際民航組織正式會員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