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241 / 176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41 / 176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抒情敘事詩與濟慈之詩人本體的認同

241

自我身分與角色認同,其重要性愈突出。

而濟慈和賽姬在地位與背景有相似處;這可從三方面分述如

下。第一、他們二位在正典中都被遺忘或是尚未被認可:一位是在

詩人榜上;另一位則在神祇譜裏。或許濟慈會被賽姬所吸引之故,

是因他們都未有正式的名分;因此,濟慈透過賽姬這個人物表達了

他的抗議及自我期許:雖然他尚未被視為是典範的詩人,但他有潛

力,就如同賽姬未來會被冊封在群神譜中。濟慈的這種想法可在他

1819

4

30

日寫給其大弟喬治 (

George

Keats

) 及弟妹的信

件中得知。他宣稱:「我更甚於正教,所以不會讓一個意 [異] 教

徒的神給忽視掉」(

Rollins, 2001: II, 106

)。

13

濟慈為賽姬辯護,認

為她該被尊為女神。換言之,如果濟慈頌揚賽姬,此即意味賽姬可

被視為「正統的」女神,因賽姬已具有一個女神的特質。於此情境

中,在〈賽姬頌〉此詩中,濟慈敘說賽姬的故事並表達他對賽姬未

被晉升為神的遺憾:祢較月神斐比 (

Phoebe

) 與黃昏女神 (

Vesper

)

「更美」(第

26

-

28

行),但為何祢沒有「廟宇」、沒有「堆滿鮮花

的神壇」、和「處女合唱團吟詠甜蜜的歌聲/在子夜時刻」(第

28

-

30

行) 來向祢表示敬意,詩人如此問著?雖然以不同的措辭,但濟慈

使用平行手法來質疑賽姬被忽視的地位,因此他二次代表賽姬表達

抗議:她「沒有聲音、沒有詩琴、沒有吹管、沒有焚香/自擺動的

繩鍊上的香爐飄送香氛」(第

32

-

33

行) 來頌揚她;而她也「沒有聖

祠、沒有樹叢、沒有神諭、沒有亢情/來自發白嘴唇祭司的囈語」

(第

34

-

35

行) 來崇拜她。這些在表面上,公正持平的敘事,反映了

13

原文:

“I am more orthodox that [than] to let a hethen [heathen] Goddess be so ne-

glected.”

所有本文所引用的濟慈信件均參閱海德‧羅林

(

Hyder Edward Rollins

)

所編的權威版本

The Letters of John Keats 1814-1821

(

2001

)

;

唯中譯處由本文作者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