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240 / 176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40 / 176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240

歐美研究

象,在濟慈早期的詩作,如「我踮著腳尖站在小山丘上」(

“I stood

tip-toe upon a little hill”

) (

1817

)、及《恩迪米翁》即已呈現;這個

意象也出現在他後期的作品,如本文所討論的〈賽姬頌〉。包納德

認為華茲華斯的《遠足》(

The

Excursion

,

IV

.

687

-

756

,

840

-

881

) 是

濟慈有此意象的原型:一個詩人的想像力因與大自然有共鳴而受啟

發 (

Barnard, 2006

:

499

-

502

)。但是,這個因詩人遊移的眼/我

(

wandering

eye/I

) 而與大自然之美有所互動,進而有創造力的意

象,其實早在威廉.卡德溫 (

William

Godwin

) 的《萬神殿》

(

Pantheon

) 中有所闡述,濟慈在青少年期已讀過此書 (

Barnard,

1993

:

39

)。依卡德溫的說法,只有當一個人的「想像力變得有點靈

視想像的」,他才能充分欣賞大自然的美 (

Barnard, 2006

:

499

-

502

)。在此前提下,濟慈的〈賽姬頌〉反映出靈視想像力與大

自然之間的相互關係;主觀性與客觀性也就因此顯現。因詩人「無

意地」(

thoughtlessly

) 在森林中閒逛,而「看」到了白鴿,一個大

自然的生物 (客觀的事實);所以,詩人運用其想像力,把白鴿看成

是賽姬的化身 (主觀的投射)。

如前已提及,濟慈對賽姬的想像讓其有機會可投射作者的意圖

於此神話人物上。范德勒解讀詩人「無意的閒逛」反映了濟慈仍居

住在「幼兒期或是無思考的房間」(

infant

or

thoughtless

Chamber

)

(

Vendler, 1983

:

58

);易言之,她認為濟慈的此種表達方式意含他是

個尚未歷練、不諳世事的詩人;仿若華茲華斯於〈亭潭寺〉中自我

的分析 (第

68

-

84

行) 般。但是,本文卻提議另種不同的看法。本

文主張詩人「無意的」閒逛其實是種「有意的」行為;而這個行為

顯示濟慈想表現他新的詩人本體;換言之,濟慈把他身為一個遲來

者及尚未在文學界立足的事實與尚未被神格化的賽姬作聯想。尤

其,如前所述,此詩是成就濟慈的第一首成名作,故在詮釋濟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