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歐美研究
音是一種反射,則對此內在有感情在其中的聲音圖象的單純知覺,
必與對反射性的對象知覺所給予的情感相類似,此種在情感中既與
的聲音與意義的親緣性,即是它的聯繫與連結之最內在的基礎」
(
Steinthal, 1871
:
375
-
376
)。
史坦塔爾在確立身體反應的情感連結,即是語言作為思想表達
的基礎後,就轉而想以赫爾巴特 (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
1776
-
1841
) 的心理學理論,來作為他闡釋內在語言形式之運作方式
的心理學基礎。赫爾巴特是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之哲學教椅的繼任
者,他對康德的先驗觀念論採取經驗心理學的解釋,亦即嘗試將統
覺的綜合活動,透過表象連結之機械必然性的過程,來加以闡釋。
史坦塔爾因而構思,如果內在語言形式是在語音的區分音節中,同
時進行表象的統覺綜合活動,那麼我們只要透過心理學對於表象連
結之過程的分析,就能發現內在語言形式的基本運作法則。他因而
將「內在的語言形式」定義成:「對於精神所擁有的每一可能的內
含的直觀或統覺。它是能將這些內含當前化、確立與再生產的媒
介,甚或是去獲取或創造新內含的媒介」(
Steinthal, 1860
:
84
)。但
這種觀點,顯然陷入當時美國著名的梵語學家惠特尼 (
William
Dwight Whitney
,
1827
-
1894
) 所批判的語言學主觀主義。
10
因為史
坦塔爾在此顯然不再重視語言在社群成員互動中的歷史發展,而只
想從個人表象連結的主觀心理機制,來說明語言運作的精神法則。
肆、馮特的表達運動理論
史坦塔爾以語言心理學觀點詮釋洪堡特的內在語言形式,以為
青年語法學派提供「音變無例外」與「類推法則」之心理-生理機
10
惠特尼的這個批判,轉述自
Christy
(
1988: 532-533
)
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