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48 / 176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48 / 176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148

歐美研究

遷,出於特定的原因並未出現……那麼對於語音法則並不是

無例外的這個說法,我們並無異議

……

但若允許可以有任意

偶然的、彼此之間毫無關聯可言的偏離,那麼我們就得承認,

我們的研究對象

──

語言,或對它的科學知識是沒有辦法達到

的。

(

1876

:

XXVIII

)

相對於

Leskien

將語音法則的無例外性 (

Ausnahmslosigkeit

der

Lautgesetze

) 當成是研究語言科學的方法論設準,同樣對輔音轉移

進行深入研究的

Rudolf

von

Raumer

(

1815

-

1876

) 與

Wilhelm

Scherer

(

1841

-

1886

) 則有相當不同的看法。

Raumer

認為我們不應

只把語言視為精神或自然的有機體,而是必須認識到語言是人類生

命的表達。而

Scherer

則發現,在音變無例外的法則中,之所以仍

有「有規則的」例外產生,這乃是根據語言韻律的類推作用所產生

的影響,或語言習慣用法的「形式移轉」(

Formübertragung

) 的結果。

透過

Raumer

Scherer

的進一步研究,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研究領

域,因而已經不限於對古典語言的文獻學研究,而是透過洪堡特與

施萊歇爾的語言哲學反思,將語言作為自然有機體或精神有機體的

爭議,轉變成對於音變無例外的語音生理學與類推創新的語意心理

學研究。

5

這種從文獻學轉向以「言說的人」的生理、心理學基礎

為研究對象的典範轉移,不僅實現了洪堡特所說的「語言不是成品

(

Ergon

),而是活動 (

Enteigeina

)」的觀點,也促成了與古典文獻學

研究傳統決斷的青年語法學派的產生。

青年語法學派的代表人物

Hermann

Osthoff

(

1847

-

1909

) 與

Karl Brugmann

(

1849

-

1919

),在其學派的機關刊物《印歐語領域的

5

十九世紀語言學這個重要的轉變,可以參見

Arens

(

1969: 272-278

)

的闡述。對於語

言學在十九世紀「走向成熟」的過程,亦可參見姚小平

(

2011: 210-291

)

的語言史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