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歐美研究
根據前述,中國報告計畫傳播的範圍,原本就較
ICS
譯書計畫來得
廣。同年
(
1958
年),《秧歌》和《赤地之戀》都出現緬甸語的版
本,可以看到這兩本書如何在美新處的譯書計畫下被翻譯和流通。
張愛玲所著《赤地之戀》和《秧歌》緬甸版已經由仰光譯書
計畫出版。前者是中國報告計畫的書籍,後者的中文版出版則
由香港美新處贊助。
52
這段資料,再次強調兩書「生產履歷」的差異,雖然後來的學者把
它們視為美新處贊助下的出版品,或是將它們相提並論,但是透過
美國國家檔案局的檔案可以得知,兩本書後來被美新處使用的方式
不一樣,《秧歌》走上了經濟的路子
(商業取向),《赤地之戀》則
偏向政治的道路。理解這一點的重要性在於,《秧歌》為什麼後來
會在《今日世界》上連載,這是因為它有商業的、銷售的考量,而
《赤地之戀》為什麼沒有如法炮製,因為它後來為中國報告計畫所
用,即便張愛玲本人想讓《赤地之戀》可以獲得外國出版商的青睞,
但是很顯然的,外國出版商對於該書的興趣不高。
雖然外國出版商對於該書的興趣不高,但是在美新處的譯書計
畫中,《赤地之戀》的銷售量還是較其他書籍來得多。直到
1959
年
7
月
13
日,《赤地之戀》的英文版已經賣出
10,054
本,遠較燕
歸來的《雨傘花園》英文版的
1,000
本和南宮搏的《憤怒的江》英
文版的
8,778
本來得多。
53
1960
年
8
月
23
日,《赤地之戀》將要
52
Foreign
Service
Despatch
,
Hong
Kong
USIS
to
USIA
, “
China
Reporting
Program
:
Summary
of
Activities
,
November
1957
-
February
1958,
”
March
18
,
1958
,
Hong
Kong China Reporting Program 1958
-
1960
,
Box3
,
P61
,
RG306
(
NARA, n.d.
)
.
53
Foreign
Service
Despatch
,
Hong
Kong
USIS
to
USIA
, “
China
Reporting
Program
:
Summary
of Activities
,
March
through
June
,
1959,
”
July
13
,
1959
,
Hong Kong Chi-
na Reporting Program 1958
-
1960
,
Box3
,
P61
,
RG306
(
NARA, 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