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權公約第
3
條與嚴重系統性歧視
695
近年反對運動卻有復甦之勢,即如西歐亦然
(
Vallet, 2014
)。而健康
相關爭議,原屬公約第
8
條專擅領域。惟就上開
2011
及
2012
之
R.R. v. Poland
13
與
P. and S. v. Poland
14
兩項判決,
15
歐洲人權法
院堪稱史無前例地判決被告國違反公約第
3
條。上開諸案涉及生
命、健康與性別議題
(
Ireland, 2013; Nowicka, 2011: 123-126
),並
與信仰自由產生矛盾
(翁燕菁,
2014; Zampas & Andión-Ibañez,
2012
)。情節固然重大,但當國家夾處於彼此衝突的個人自由與權
利之間,而必須兩相權衡以尋求平衡點時,歐洲人權法院不也向來
適用比例原則,為國家保留一定程度的評斷餘地
(
margin of ap-
preciation
)?如此超越判決先例,使原本為公約第
8
條保障之事實,
跨過公約第
3
條適用門檻,其關鍵何在?
若如歐洲人權法院前副院長
Tulkens
所言,法院有其必須守護
之「原則」,
16
則公約第
3
條如此適用,其欲守護之原則為何?其
中一項假設是人性尊嚴
(
Jeannin, 2006; McCrudden, 2008
)。
17
歐
洲人權法院早年曾謂,保障「人的尊嚴以及身體健全」,是公約第
3
條的主要目的之一。
18
嗣後,尊嚴概念經常與公約第
3
條並存於
院方判決,並於
1990
年代為院方認定為整體公約之精要原則
(
Lambert, 2009: 337-338
)。
19
然而,若將極度貧困視為對人性尊嚴
13
Eur. Court HR,
R.R. v. Poland
, no. 27617/04, 26 May 2011, ECHR 2011.
14
Eur. Court HR,
P. and S. v. Poland
, no. 57375/08, 30 October 2012.
15
詳見後文貳、一、
(
二
)
。
16
比利時政府製作相關影片之採訪片段
(
Belgian Foreign Affairs, 2014
)
。
17
按歐洲人權公約並未明載「尊嚴」,而首見於歐洲人權法院判決中。可為對照者,
如我國憲法,亦未出現「尊嚴」字樣,然司法院大法官常以德國基本法下的人性
尊嚴為本演繹憲法權利
(
李建良,
2008a
,
2008b
;黃忠正,
2013
)
。
18
Eur. Court HR,
Tyrer v. the United Kingdom
, 25 April 1978, § 33, Series A no. 26.
19
同時參見
Eur. Court HR,
S.W. v. the United Kingdom
, 22 November 1995, Series A
no. 335-B;
C.R. v. the United Kingdom
, 22 November 1995, Series A no. 335-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