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623 / 774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623 / 774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得宜的監禁條件與收容人尊嚴的尊重

623

(

interdiction de la torture

),但如同條文內容所示,此條並非僅在對

抗嚴格意義下之「酷刑」,其所提供的保護及於眾多侵害到人性尊

嚴以及身體和精神完整性的行為,而酷刑僅是其中最為嚴重和最尖

銳的形式。也因此,或許是為了避免混淆且考量到處遇之觀念較為

廣泛

(可涵蓋刑罰),人權法院及法國學說在論及第

3

條之刑罰或處

遇時,習慣上泛稱為

mauvais traitement

(

ill-treatement

),或有譯為

虐待、或不正、不當之對待或處遇,本文暫譯為「惡劣處遇。」無

論如何稱謂,此禁止是國際共識,具有普世人權價值,且在國際人

權法上呈現出絕對保障、不得減免之特徵,是所有國家都應遵守的

強行法

(

jus cogens

)。

5

在歐洲層級上,人權法院亦不斷肯定第

3

條是絕對禁止、民主

社會之基本價值以及國際法之誡命法則,然而,比較特別的是,此

一重要條文還在監禁問題上發揮意外的效果。蓋人權公約不具有公

政公約第

10

條有關被剝奪自由者處遇之規定,但人權法院卻超

出單純的文義和目的等解釋方法,而透過「動能解釋」(

dynamisme

interprétatif

),

6

將第

3

條之一般規定轉化為保障監所收容人的關鍵

性條文:在第一時間,是舊制雙階系統下之歐洲人權委員會

(

Commission européenne des droits de l’homme

,以下簡稱人權委員

會),藉由擴大公約規定之適用範圍於文本制定者起初所未預見的一

5

有關國際法上之禁止酷刑,詳見廖福特

(

2010

)

6

所謂「動能解釋」是指,人權法院用以賦予公約所認可之權利全然實效性的全體解

釋方法或技術。依

Sudre

教授的分析,這些解釋方法包括「演進式解釋方法」

(

technique interprétative évolutive

)

,在於將公約法調適於公約文本所未明示規定之

情況,且因而擴大其適用範圍,以及「建構性解釋方法」

(

démarche interprétative

constructive

)

,這是以積極和有效率之步驟達到實務上明確和期待之結果,即充實公

約權利之內容及其行使之條件。

Sudre

教授並指出,人權法院不遲疑於重構

(

re-

construire

)

權利並重新定義國家的義務,以確保公約所保障之權利的有效行使

(2001: 1365-1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