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
歐美研究
擦得以舒緩。
28
其次,美國事實上並不會以加入此一僅有
12
個會員國之協定
為足,而是希望以它為基礎,逐步產生擴張之效應,來達到前述將
亞太經合會之
21
個會員國,整併成一個更大規模之亞太自由貿易
區之目的,這樣做不但可以與前述中國及東協會員國所主導之區域
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相抗衡,且將來如果前述美國與歐洲聯盟跨大西
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定能一併簽署的話,則它順理成章將會成為能
同時在太平洋及大西洋兩大貿易區塊中,取得領導地位之超級會員
國,所能產生之經濟效應必更為可觀,而整個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之
談判模式,也正好可以當做此一跨大西洋夥伴協定之藍圖。
29
再者,美國加入此一協定背後之政治及戰略動機亦不容忽視,
由於亞太地區近年來經濟之蓬勃發展,尤其是中國及東協會員國之
崛起,已讓它成為美國軍事布局最重要地區,如何結合日本、韓國
及週邊國家,以防止中國與蘇俄在此結盟,成為美國在這裏「重新
平衡」(
rebalance
)
之中心思維。舉例而言,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陶尼
隆
(
Thomas Donilon
)
在
2013
年
3
月
11
日,即曾不諱言指出:「我
國經濟重新平衡
(
economic rebalancing
) 之核心,就是跨太平洋夥伴協
定」。
30
而美國貿易總署之首席代表佛羅曼
(
Michael Froman
),也
曾在
2014
年
6
月
16
日明確表示:「就戰略意義而言,跨太平洋夥
伴協定是我國可資運用之一個門徑
(
avenue
),透過與近
12
個國家
(另有半打國家也急著要加入)
一起合作,將可在此一充滿變局之重
要地區扮演一領導地位」(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2014
)。
至於美國總統歐巴馬則更在
2015
年
1
月
20
日之國情咨文中露骨
28
關於此點,參見
Kiselbach, Bilbey, Perry, & Brady
(
2013: 416-418
)
。
29
關於此點,參見
Kiselbach, Bilbey, Perry, & Brady
(
2013: 416
)
。
30
關於此點,參見
Fergusson, McMinimy, & Williams
(
2015: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