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
歐美研究
脅到日本的海上石油供輸線
(此乃為日本的「經濟安全」問題)。準
此,東京必須極力避免北京擁有如此的軍事優勢。相反地,若是東
京掌握了在東海或西太平洋上的軍事優勢,其一將嚴重限制北京收
回釣魚臺列嶼的願望,中方將難以維護如其所宣稱之領土與主權的
完整
(此乃為中國的「國家發展」問題);其二將嚴重地侷限北京朝
向海洋發展的計畫,中方在東海或西太平洋上的開發與經濟利益也
將嚴格地受到限制
(此乃為中國的「國家發展」問題)。準此,北京亦
必須極力避免東京擁有這樣的軍事優勢。
15
2.
軍備競賽與「非」中日軍備競賽
16
除了上述之戰略競爭以外,另一個更為激烈且完全集中在軍事
規模與力量上的戰略競爭即為軍備競賽。而軍備競賽發生的邏輯正
是符合安全困境理論的解釋;若干研究文獻便指出,安全困境的發
生便造成了軍備競賽
(
Russett, Starr, & Kinsella, 2007: 231-235
)。
根據定義,「軍備競賽」係指相互威脅的國家彼此在軍事預算、
軍隊規模,以及武器性能方面,展開數量與質量上的競爭
(
de Mes-
quita, 2006: 694; Russett, Starr, & Kinsella, 2007: 231-235
)。據此,
國家間進行軍備競賽的方式主要是集中在:(
1
)
增加軍事預算與開
15
Richard Bush
即認為,中日雙方皆設法阻止對方能進出或控制重要的戰略區域,然
而這些區域卻是高度地重疊
(
Bush, 2010: 41-42
)
。而
Christensen
(
1999: 50
)
亦持
類似見解。
16
本文初稿為發表於
2015
年
12
月
3
日,由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舉辦之「美臺中
關係專題研究:
2014-2015
」學術研討會,原題目為「美國重返亞洲及其在中、日
軍備競賽中的角色」。然經論文評論人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郭育仁
副教授的指正,本文將原題目之「軍備競賽」改為「戰略競爭」。題目更改的理由
如下:根據郭教授的評論,雖然中日雙方對對方之軍備發展存有強烈的質疑,彼此
也存有相互競爭的關係,但是在「軍事預算」與「軍隊規模」上,它們並未進行明
顯有關數量擴大的競賽,因此中日兩國並無進行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