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重返亞洲對中日兩國戰略競爭的影響
(
2011-2016
)
489
三、美國重返亞洲對中日戰略競爭之影響的安全困
境邏輯
針對美國重返亞洲對中日戰略競爭的影響,不論是在之前或之
後,安全困境理論皆可做為解釋該現象的理論基礎。首先,在華盛
頓尚未採取重返亞洲與亞洲再平衡策略之前,北京與東京之間的安
全困境問題原本就已存在。中日雙方不僅都關注東亞的權力分布狀
態,同時也都在乎誰對此水域與空域具有更強的投射能力。另外,
因歷史因素所造成的互不信任與相互敵意,以及對臺灣問題不同的
看法,只要其中一方對另一方造成威脅,或是讓對方感受到威脅,
另一方必然採取反制措施。不論是中國應對日本或日本應對中國,
雙方的思維與邏輯是一致的,東亞區域的緊張情勢將因此升高,致
使安全環境陷入危險
(
Christensen, 1999: 50
),例如中方即擔心日方
戰區飛彈防禦系統的部署、軍費分攤的提高,以及海外派兵的實施;
日方則擔心中方之發展軍事現代化、對臺灣進行統一,以及在南海
擴張勢力範圍。為了克服此一問題,並減少雙方發生軍事衝突,甚
或是戰爭的可能性,美國軍事力量必須常駐在東亞,特別是日本,
用以壓制中日兩國安全困境的發生,防止兩國關係走向惡化,進而
穩定東亞的安全
(
Brooks, Ikenberry, & Wohlforth, 2012/2013: 38-
39; Christensen, 1999; Mastanduno, 2002: 196-201; Mearsheimer,
2011: 33; Shirk, 2007: 262; Sutter, 2006: 63-65
)。而美國軍力的駐
守與美日軍事同盟便是以雙重壓制的力量來遏止中日安全困境,包
括透過美日同盟以制衡中國對日本的安全威脅
(第一重壓制力量),
以及反對日本的再軍事化以避免日本對中國造成刺激與威脅
(第二
重壓制力量)
(參照圖
1
)。換言之,就華盛頓的角色來說,它是北京
與東京之間的「平衡者」(
balancer
),發揮著「平衡」(
balancing
)
的
作用——當美國覺得中國與日本之間的衝突太過於激烈,而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