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493 / 14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493 / 14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美國重返亞洲對中日兩國戰略競爭的影響

(

2011-2016

)

493

2007: 136-143; Taniguchi, 2012: 182-200

)。事實上,有關中日戰略

競爭的根本原因,一個重要的關鍵便是雙方遲遲未能克服的歷史遺

緒問題。雙方主要的爭執點包括有:(

1

)

日本中、小學歷史教科書應

該如何正確地描述侵華戰爭與太平洋戰爭問題;(

2

)

日本政治領袖

如何對侵華戰爭與太平洋戰爭做出具體的道歉與永不再犯的承諾;

(

3

)

日本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殺問題;(

4

)

日本如何看待慰安婦問題;

(

5

)

日本如何看待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以及

(

6

)

日本如何看待釣魚

臺列嶼主權爭議問題。戰後中方即不斷重複地要求日方必須審慎、

嚴肅、正確地正視上述問題,並對過去歷史做出準確的描述,誠懇

的道歉,以及永不再犯的承諾。另外,中方亦要求日方的政治菁英

不應該再參拜供奉有二次大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然而針對中方

的要求,日方的回應始終無法滿足中方的期待。例如:日本並未對

侵華戰爭歷史做出完整、準確的敘述與反省;對發動戰爭雖有所致

(村山談話),但顯現得不夠直接與坦然;對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則

未做出具體且永遠的承諾。此外,在「民族主義」與「民族情感」

上,中國一方多以抗日民族主義而強烈地批判日本對中國的不友善

作為;日本一方亦以仇中民族主義之鼓吹以喚醒國家民族的憂患意

識,以防範中國的逆襲。在此脈絡下,為尋求中日雙方的信任與和

解無非是難上加難。本文認為,中日兩國在這些問題上的糾結,非

但影響雙方的相互信任,同時也造成對彼此的誤解,此非但無助於

化解兩國的戰略競爭,反而使之更為惡化。

因為上述歷史遺緒問題,以及對彼此的互不信任,中日之間只

要有任何關於戰略的行動,特別是軍事上的作為,則他們都會對對

方表示質疑與不安。依照安全困境理論的解釋,從中國的角度而言,

因為對東京的不信任與恐懼,當日本推動「國家正常化」、「尖閣

諸島購買」、「集體自衛權解禁」與「新安保法案通過」等作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