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498 / 14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498 / 14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498

歐美研究

版的〈國際武器輸出與輸入趨勢〉報告便指出,有關中國的武力擴

張是可以被中國快速的軍事科技發展所解釋的

(

SIPRI, 2014: 3

)。而

迅速的軍事科技發展、快速且大量的武器輸出與軍事擴張三者又是

環環相扣。相較於中國,日本因為礙於

1967

年以來「武器出口三

原則」的自我限制,東京在此方面的表現是遠不及北京。

21

但是,

此一情況則在第二次的安倍晉三政府

(

2012

9

月迄今)

出現了改

變。

2014

4

1

日,日本內閣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即

禁止出口原則、允許出口原則,以及轉移第三國原則,同意在有條

件情形下,讓日本所生產的武器開始輸出到國外

(郭育仁,

2014a

)。

不久之後,日本重要的軍事工業集團

(例如:三菱重工)

即開始與

美國、英國、澳洲與法國等國家接觸,計畫進行軍事科技方面的輸

出、轉移與合作。當然,此舉則引來中國極度的不悅——中國外交

部數度對日本在武器輸出上的鬆綁表達嚴重的擔憂,並表示日本的

作法將嚴重地衝擊到東亞的區域安全環境

(

Pollmann, 2015

)。準此,

若是我們把中日兩國近年來的關係連結到雙方的歷史遺緒與互不

信任時,則兩國發生戰略競爭是屬合理,同時也符合安全困境理論

的邏輯。

三、新問題之二:釣魚臺列嶼主權爭議

中日兩國除了在武器系統升級上競爭外,雙方在釣魚臺列嶼主

權爭議上亦存有嚴重的歧見;而此爭議看似是新問題,實則是一個

舊問題。如果歷史遺緒問題是禁錮著中日關係的一個死結,那麼釣

魚臺列嶼主權爭議問題則是另一個侷限中日關係發展的枷鎖。就此

21

即日本所生產的武器

(

1

)

不銷往共產國家;

(

2

)

不銷往聯合國決議武器禁運的國家;

以及

(

3

)

不銷往爭端當事國以及可能的爭端國家等三原則,但後來演變為全面禁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