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歐美研究
係不在於以經驗數據來「檢定」理論,而更似將理論知識「應用」
於模型以模擬現象
(
Winsberg, 1999
)。同時就氣候變遷議題而言,
問題在於特定的氣候模型,基於存在前文所列舉之各項不確定性的
前提之下,其所模擬得出的氣候變遷狀況是否與真實現象相符,故
科學探究的主體為模型本身。因此在檢證氣候變遷時,不同於邏輯
實證論所主張的假設-演繹式
(
hypothetico-deductive
)
確證理論
(
confirmation theory
)
所主張之證據
(
E
)
與理論
(
T
)
所推導得出的
假說
(
H
)
的經驗支持的關係,氣候變遷的假說是透過模擬模型建
構得出。因此異於邏輯實證論的
E—H—T
的確證關係,氣候模擬
研究表示對模擬模型
(
M
)
的
E—H—M
的確證關係。
特別是模擬模型的組成已包含了實際資料的因素,使得奠基於
理論與觀察陳述完全區分的假設-演繹式確證理論不適用於此實
作。早期討論氣候模擬模型的科學哲學文獻,如
Edward
(
1999
),
具體指出由於在參數化的過程中以實證統計資料設定模型參數而
使模擬模型具有「資料負載」(
data-laden
)
的特性。氣候資料負載
模型並非特例,鮑曼
(
Marcel Boumans
)
(
1999
)
也同樣觀察到經濟
學模型包含了資料因素,將此種模型的證成稱為「內建的證成」
(
built-in justification
),表示該部分已為證據所支持。由此而論,不
論科學模型是具有資料負載或內建的證成特性,皆表示在科學實作
中模型內部已包含證據的關聯性
(
evidence relevance
)。故舊的確證
理論未臻完善,科學界與哲學界需嶄新的確證理論加以詮釋。換言
之,模擬模型的假說建構具體地表現模型做為分析媒介工具的主體
性,並提供重新檢視哲學學說的實作基礎。同時,科學哲學家們對
於氣候模擬模型的討論提供對氣候變遷研究的反思,充分表現科學
與哲學在彼此交互反思的過程中互相增長的歷程。確切而言,由於
模擬模型的特性與其建模過程中各項不確定性的存在,故我們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