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歐盟會員國憲政危機檢討哥本哈根政治標準執行上之缺失
179
(
二
)
推動談判時程過於躁進
一個社會往往需要歷經數個世代的時間才能達至政治成熟以
及獲得實踐民主生活所需的公民素養。然而如前所述,為了在俄國
重新站穩腳步前把握歐洲統合的歷史機遇,歐盟政治菁英不得不加
快東擴的腳步,在有限的時間內將中東歐國家納為會員國。
在此同時,加盟申請國的政治菁英也同樣身處時間壓力之下。
歐盟對於本國政治改革的肯定、基於此一肯定而來的財政援助,以
及成功加盟歐盟所能帶來的政治資本,都是中東歐各國政治菁英急
切推動加盟程序的強烈動機。同樣重要的加盟動機還有國家安全考
量。歐盟與北約的會員國身份對於面臨俄國潛在軍事威脅的中東歐
國家而言無疑是強大的安全保證
(
Pop-Eleches, 2007: 145
)。基於上
述這些動機,中東歐各國的政治菁英因此以不利於憲政制度與文化
成熟發展的倉促步伐進行政治改革,其結果,哥本哈根標準之執行
並未能完全確保所有加盟國皆達到憲政制度的穩定性。
所幸目前歐盟已不太可能再次犯下過於躁進推動加盟談判的
錯誤。如前所述
, 33歐盟政治菁英當年之所以選擇迅速完成東擴,
乃是著眼於俄國對於中東歐國家之政治影響力減弱的有利歷史時
刻。如今俄國已重新確立區域霸權地位,歐盟與烏克蘭簽訂聯繫協
定過程爭議所引發之烏國
2014
年革命最後成為俄國併吞克里米亞
半島的契機,便是歐盟目前已難再迅速往東部擴張的明顯證據。即
使現在歐盟政治菁英試圖求快,客觀區域政治條件亦不允許,更何
況目前歐盟內部對歐盟是否應進一步東擴意見分歧。
2017
年
11
月
24
日,歐盟在東部夥伴關係高峰會
(
Eastern Partnership Summit
)
上
再次推遲賦予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喬治亞、亞美尼亞及
亞塞拜然潛在加盟候選國地位,部分原因在於歐盟必須顧及俄國的
33
參見前文伍、二「政治標準優先於經濟標準」一節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