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12 / 148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12 / 148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112

歐美研究

一、短期氣候的模擬:天氣數值預報

針對短期天氣變化的研究和預測,首要考量是如何在最短時間

內獲得最精準的預測結果。在還沒有電腦模擬技術的時代,要知道

未來天氣狀態的主要方法是針對所收集到的觀測資訊進行天氣圖

繪製,

4

再按照大氣物理原則和過往經驗進行天氣圖分析。

5

這種

方法也被稱為「主觀預報」,因為預報者的個人判斷是該法的主要

依據。電腦模擬技術純熟之後,該法也被引入用來進行短期氣象預

測。如前所述,模擬方法是利用大氣會按照相關物理定律進行運動

的假設,採用了適當的天氣方程式組,再利用電腦的快速計算特

性,將觀測到的氣象資料輸入進行計算而達到天氣預報目的,此方

法稱為「數值天氣預報」(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主要運算

模型為「大氣環流模式」(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

GCM

)。相對

於傳統的主觀預報,數值天氣預報被認為是具有理論依據、不含主

觀因素的研究方法,再加上計算時間短等優點,已成為目前短期天

氣預報的主流方法 (陳正改,

1995

:

193

-

195

)。由於天氣預報需求多

為區域性,需要迅速並準確獲得近期天氣狀態的結果來符合社會需

求,太複雜的模擬不僅增加運算時間,也不必然比簡化的模型有更

好的預測結果,因此一般區域性天氣預報模型會選擇符合現有電腦

硬體設備、且相對簡易的大氣模型進行預報工作。換言之,在氣象

預測的科學實作中,會將模擬重點放在造成氣象變化的大氣活動而

忽略其他相關但影響不顯著的因素,如洋流變化、溫室效應等因素。

4

大氣資料的收集包含了目測天空狀況、風向風速、能見度、氣溫露點、海平面氣壓、

氣壓趨勢、降水量、雲狀雲高、氣溫、濕度、氣壓。這些資料的收集又包含了地面

觀測與高空觀測等不同高度的資料收集

(

陳正改,

1995

)

5

大氣物理原則主要是依據

1918

年挪威氣象學家

J. Bjerknes

所提出的挪威氣旋模型

(

Norwegian cyclone model

)

鋒面學說

(

Ahrens,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