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10 / 148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10 / 148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110

歐美研究

相關物理、動力、化學等科學定律的數理模型,繼之運用既有

資料設定參數值後使用電腦運算,模擬未來氣候狀況

(蔡清彥、柯

文雄、許武榮,

1990; Ahrens, 2009

)。隨著計算速度的大幅躍進,

使得早期因技術限制而偏向區域性的研究,轉為全球性的大氣研究

與氣候變遷分析。

模擬方法不僅成為當今氣候變遷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亦使用

在估算氣候變遷對於經濟效益影響的政策分析

(如英國政府

2006

年公布的《史登報告》

[Stern Review]

)。故在科學哲學的研究中,當

代氣候研究與經濟學等學科不但被視為模型化科學的代表,同時具

體體現了模擬模型所擔任的重要分析工具角色。同時,大氣環境與

經濟市場皆為開放的複雜體系,除與實驗室的封閉環境大相逕庭、

不具人為控制性之外,兩者之複雜程度更非為現在人類知識所能通

盤了解。換言之,以科學哲學的角度觀之,除氣候模擬的討論可作

為科學模型的案例,顯著地反映科學模型的相關重要科哲議題之

外,

3

並可展現科學家使用抽象的模型以探討不可控制的開放複雜

體系的方法論、知識論、至本體論層面的探討。

本文結構如下:第二節介紹大氣科學的發展與氣候模擬模型的

特性,第三節指出氣候模擬模型研究不確定性的來源,第四、五節

由科學哲學學者歐蕾斯柯斯

(

Naomi Oreskes

)、洛依德

(

Elisabeth A.

3

科學模型已是科學哲學的主要議題,最近的西方科學哲學教科書皆有顯著篇幅的討

論。中文讀者可由陳瑞麟

(

2010

)

的教科書的紹介著手。就科學模擬而言,近來科

學哲學文獻中已對其哲學意義有多層面的探討,如

Frigg and Reiss

(

2009

)

Giere

(

2009

)

Morrison

(

2009

)

Winsberg

(

1999, 2003, 2009, 2015

)

在科學模型脈絡下

的討論,

Edwards

(

1999, 2010

)

Lenhard and Winsberg

(

2010

)

Lloyd

(

2009, 2010

)

Parker

(

2008, 2009, 2010

)

,關於氣候模擬的哲學探討,和

Morgan

(

2003

)

關於經濟

學模擬分析的個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