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 歐美研究 見。101 布雷耶大法官從英國習慣法、早期美國法與近代美國法中的 精神障礙抗辯發展流變為分析,精神障礙抗辯的精神係從古流傳至 今,核心價值根深蒂固,至今絕大多數美國各州皆肯認精神障礙抗 辯作為被告免責的一種法定抗辯要件。 多數意見認為不同意見書乃專挑對反對意見有利的部分 (cherry-picking),針對過往英美法判例或傳統對精神障礙抗辯的理 解,多強調「道德是非認知能力 (moral understanding) 」部分,而 刻意忽略以「故意與主觀犯意」的認定模式。102 布雷耶大法官對此 表示反對,認為雖然多數意見正確地指出許多習慣法資料皆提及 「瘋子欠缺對其行為的主觀犯意或故意」(the insane lack mens rea or felonious intent),然而對上述資料提及的「主觀犯意」究竟該當何 義?103 早期習慣法中,主觀犯意的定義較現代更為寬鬆與模糊,係 包含刑事處罰所必須的「一般道德可責性」(general moral blameworthiness);抑或可作為一個人具可責性的同義詞。104 然而,現代美國 法中對主觀犯意的定義已相對精準且明確,係指「心神狀態或疏忽 的狀態,並在與犯罪行為一同出現時,被定義為刑法上的犯罪。」105 因此,研究過往英美法文獻的「主觀犯意」時,我們不能簡單的假 設該詞彙等同現代用法的意思,這是不合時宜的理解,相反的,我 們應該更謹慎地透過上下文含義,以瞭解該詞義的實際涵意。106 101 Kahler, 140 S. Ct. at 1039 (Breyer, J., dissenting). 102 Kahler, 140 S. Ct. at 1033 (majority opinion). 103 Kahler, 140 S. Ct. at 1042 (Breyer, J., dissenting). 104 Id. (citing Sayre, Mens Rea, 45 Harv. L. Rev. 974, 988 (1932) & 3 Encyclopedia of Crime and Justice 995 [2d ed. 2002] ). 105 Id. (citing 3 Encyclopedia of Crime and Justice 995 [2d ed. 2002] ). 106 Id.
RkJQdWJsaXNoZXIy ODg3M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