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工智慧的法哲學反省 201 行動者要做出的決定是遵循法律 (conformity to law) 或是不 遵循法律 (nonconformity to law),影響行動者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可能變項:行動者遵守法律要達成的目的是什麼、法律內容的可實 現程度、法律本身、法律內容的道德正當性、違反法律造成的傷害、 處罰輕重、受處罰的可能性、決策時警察是否出現等。29 上圖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此因果結構所適用的對象 為一般公民,而排除適用與執行法律的官員。第二,有八個變項會 影響行動者,其中當變項間沒有邊 (edge) 聯繫時,假定這些變項是 彼此獨立的。例如,法律內容之可實現程度跟法律內容之道德正當 性沒有關係。30 第三,八個變項到行動者的箭頭意味著行動者會考 量這些變項內的資訊,例如「工具理性行動者」,意味著行動者 會考量自身目的之達成與法律的關係為何。在這個因果圖中,邊的 長短與粗細並未反映出其因果影響力。第四,這個因果圖並非是完 整的因果結構圖,因為變項間需要更精確的因果影響力的表述方 式,筆者因為篇幅原因並未處理。但是筆者相信,這個因果圖足以 說明我們在守法與否的一般性想像。例如,在處罰可能性與警察兩 個變項中可以見到,警察出現與否本身會直接影響行動者是否遵守 法律,而警察出現這個事實也會間接影響到行動者對於受到處罰的 判斷,因此警察這個變項是透過兩條路徑影響行動者的遵守法律與 29 上述八個變項的界定如下:(1) 工具理性是指,行動者自身所要達成之目的與手段的 考量。(2) 法律內容的可實現性是指,法律所要求或禁止之事的難易程度。(3) 法律 本身是指,該規範作為法律本身對於行動者的影響。(4) 法律之道德正當性是指,法 律內容的道德重量。(5) 違反所造成的傷害是指,若違反法律的要求,會造成的道德 傷害本身,例如違背殺人罪時,所造成的傷害是生命利益的喪失。(6) 處罰輕重是指, 法律所設定的處罰程度或類型。(7) 處罰可能性是指,行為者對於自身違反法律遭受 到制裁的可能性。(8) 警察是指,行動者在決定守法與否時,警察因素的考量。 30 當然這些預設 (assumptions) 是可以被挑戰與檢視的,但這就是因果圖的好處,我們 可以清晰地看見推論的預設是什麼。
RkJQdWJsaXNoZXIy ODg3M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