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 and Politics on Export Restrictions: WTO and Beyond新書座談會

直播連結:https://asmeet.webex.com/asmeet/j.php?MTID=mf6f3afe74d344722ce093e85fe7c882d

【座談會介紹】

二次大戰以來,國際貿易秩序的形塑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以及其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體系上為主軸,此一體系建立在出口導向的內在邏輯,亦即國家希望出口以促進經濟成長,因此,國際貿易體系的談判與規則制定主要在於袪除進口的關稅與非關稅障礙,進而促進自由化。然而,這個自由貿易的目標僅限於自由民主陣營。戰後乃至於冷戰時期東西陣營的對抗,管制貿易(controlled trade)乃是民主陣營對抗蘇聯集團,避免蘇聯集團取得關鍵技術的重要工具。

隨著柏林圍牆倒塌,蘇聯垮台,中國與俄羅斯相繼加入WTO,自由貿易與經濟整合成為全球經濟秩序的主要邏輯,隨之而來的是全球供應鏈的形成。經濟相互依存成為促進經濟安全以及世界和平的主要工具。然而,在美中貿易戰,美國對於中國(尤其華為)進行經濟圍堵,防止中國取得關鍵技術。隨後,COVID-19疫情爆發後,口罩、維生器、醫療產品以及疫苗的出口管制,各國紛紛意識到供應鏈短缺以及相關斷鍊可能產生的經濟安全問題。

在這樣的脈絡下,這個新書座談會,討論美中貿易戰後,出口管制在美中經濟脫鉤以及科技冷戰下所扮演的角色。除了作者就本書做介紹之外,並邀請清大科法所特聘教授彭心儀進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