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 首頁 > 研究人員> 專任研究人員
  • A+
  • A
  • A-
研究人員 專任研究人員
    1. PRINT

    2. BACK

  • 發布日期:2016/10/11
    更新日期:2021/11/23
許嘉猷
  • 職稱:兼任研究員
  • 電話:886-(2)-37897280
  • 傳真:886-(2)-27827616
  • 電郵:jysheu@gate.sinica.edu.tw
許嘉猷

主要學歷

  • ndiana University社會學博士(1974-1980)
  •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大學社會學碩士(1971-1973)
  •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學士(1966-1970)

主要經歷

  •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1998.3-2013.7)
  •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1993.7-1998.3)
  •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社經組主任(1991.8-1993.7)
  • 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社經組主任(1991.6-1991.8)
  • 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1988.8-1991.8)
  • 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1980.10-1988.7)

研究主題

  • 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
  • 發展社會學
  • 藝術社會學

學術服務

  • 95年5月9日,「歐洲製錶工藝美學的感知與鑑賞:從哈里遜四號到巨星二仟」,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專題演講。
  • 94年11月18日,「藝術之眼:藝術收藏之社會學分析」,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專題演講。
  • 94年4月8日,「歐洲鐘錶藝術與社會」,交大通識中心專題演講。

著作目錄

專書
  • 許嘉猷 (2012)。《藝術之眼:布爾迪厄的藝術社會學理論及其在台灣之量化與質化研究》。台北:唐山。
  • 許嘉猷 (主編) (1994)。《階級結構與階級意識比較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 許嘉猷 (1986)。《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三民書局。
  • 許嘉猷 (主編) (1982)。《比較社會學:中美社會之比較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論文
  • 許嘉猷 (2010年12月4-5日)。〈東方「神」起:「藝術愈在地化,就愈全球化」〉,2010台灣社會學年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預見下一個台灣社會?」論文。台北:輔仁大學。
  • 許嘉猷 (2009年11月28-29日)。〈文化資本、經濟資本與符號資本的交會與轉化:藝術慣習 (感知模式) 的實質內涵與意義〉,2009年台灣社會學會年會「全球效應與地方反應:社會學新興議題與挑戰」論文。台北:東吳大學。
  • 許嘉猷 (2008)。〈布爾迪厄的藝術之眼:觀賞者之凝視與區分〉,黃瑞祺 (編),《當代歐洲社會理論》,頁176-206。浙江大學出版社。 (原刊登於2005年,劉翠溶主編,《四分溪論學集:慶祝李遠哲先生七十壽辰》下冊,頁1089-1127,台北:允晨文化。部分改寫並以簡體字發表)
  • 許嘉猷 (2006)。〈布爾迪厄的藝術之眼:觀賞者之凝視與區分〉,劉翠溶 (編),《四分溪論學集:慶祝李遠哲先生七十壽辰》,頁1089-1127。台北:允晨。
  • 許嘉猷 (2006年11月17-19日)。〈時間之演繹:從江詩丹頓紀念錶賞析歐洲製錶工藝〉,「2006藝術社會學研討會暨T. J. Clark & Anne Wagner Workshop」論文。台北:中研院歐美所。
  • 許嘉猷 (2004)。〈時空寄情:漂泊美學之淬煉與再現〉,郭博州 (編),《情繫逸遊:臺灣後花園&歐遊日誌系列--創作理念與歷程》。
  • 許嘉猷 (2004年4月17日)。〈藝術品味與美學距離:區分或物以類聚?〉,「台灣的社會階層化及其效果: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調查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 許嘉猷 (2004)。〈布爾迪厄論西方純美學與藝術場域的自主化──藝術社會學之凝視〉,《歐美研究》,34, 3: 357-429。
  • 許嘉猷、黃毅志 (2002)。〈跨越階級界限?:兼論「黑手變頭家」的實證研究結果及與歐美社會之一些比較〉,《台灣社會學刊》,27: 1-76。
  • 許嘉猷 (2000)。〈台灣都會地區的階級結構、階級流動與再製〉,劉兆佳等 (編),《市場、階級與政治:變遷中的華人社會》,頁13-43。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 Sheu, J. Y. (1999). Middle classes in Taipei: Specifications, estimations and the socio-economic profiles. In H. H. Michael Hsiao (Ed.), East Asian middle class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p.127-148). Taipei: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 許嘉猷 (1998)。〈社會學門專門領域成就與評估:社會階層化〉,國科會 (編),《社會學門專門領域成就與評估》,頁44-46。
  • 許嘉猷 (1996)。〈台灣的階級研究〉,蕭新煌、章英華 (編),《兩岸三地社會學的發展與交流》,頁93-102。台北:台灣社會學社。
  • Sheu, J. Y. (1994, December 19-21). Specification estimation and the socioeconomic profiles of Taiwan.s middle class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Middle Class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