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 首頁 > 本所簡介 > 重點研究計畫
  • A+
  • A
  • A-
本所簡介 重點研究計畫
    1. PRINT

    2. BACK

  • 發布日期:2015/09/02
    最新編輯:2024/03/26

歐美社會發展與政策

計畫召集人:邱紀尊
計畫成員:曾瑞鈴、黃敏雄、陳郴、黃文齡、邱紀尊、吳慧靖
 
一、計畫之緣起與目的
 
  公共政策為人文社會科學中具有整合性質、研究深度與廣度的跨學科研究學門,其理論發展除與各國公部門的發展息息相關外,更深入到社會各個階層與面向。由於公共政策的制定、執行與評估,和國家的公共利益與人民的社會福祉密切相關,有鑑於此,本所特於1996年1月7日,舉辦「中美資源分配政策評估學術研討會」。由於論文品質深獲好評,負責籌備會議的曹俊漢先生即提出成立跨組研究群的構想,希望結合所內不同研究領域的同仁,擇定重要社會議題,以歐美公共政策為主軸,經由參與同仁以發表專題演講、論文、邀請國外學者來訪,以及舉辦學術研討會之方式,透過跨領域及團隊研究之形式,針對特定主題進行深化研究。執行後的重點計畫成果除具學術性價值外,並可供政府在採行公共政策時參考之用。
 
  本計畫研究群於1998年6月正式組成,由曹先生擔任第一屆召集人,且一致擇定「歐美性別平權」為主要研究重點。為符合「2008年學術評鑑報告」之建議,本重點研究計畫決議將研究重心擴及至社會發展與政策議題,故於2013年8月起改名為「歐美社會發展與政策」(Social Development and Policy in the US and Europe)。本計畫為本所跨組的集體研究計畫,旨在結合政治、法律、社會、歷史、人口等不同學門人員的研究專長,藉由特定議題,就當前歐美重大社會發展的來龍去脈,及其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進行研究。目前本計畫成員計有曾瑞鈴、黃敏雄、陳郴、黃文齡、邱紀尊與吳慧靖等6人。
 
二、參與人員及學科專長
 
曾瑞鈴(社會):經濟社會學、國際遷移
黃敏雄(社會):社會階層與教育社會學
陳 郴(歷史):德國現代史、轉型正義、軍事史
黃文齡(歷史):美國史、美國婦女史、美國婦女社團組織之研究、非裔美人研究
邱紀尊(社會):健康餘命、健康不平等、死亡率
吳慧靖(社會):高齡化及生命歷程、性別研究、人口學、家庭研究、量化研究方法、跨國比較研究
 
 
三、計畫內容
 
  本計畫自1998年6月正式成立以來,即定位在「歐美性別平權」相關議題之研究,並以工作權的保障與平等為研究重點,主要是以性別議題中之倫理規範、工作場所性騷擾之爭議、兩性同工同酬及同值同酬概念,以及社會安全等相關議題為主,由研究人員透過專題報告與發表專文的方式呈現其個人的研究成果外,另聚焦集體性的研究計畫,在歐美性別工作平等上,藉以配合我國性別工作平等法制及禁止就業歧視法制之逐步建構。
 
  2008至2016年間,本計畫成員除致力於個人的研究領域外,在集體重點研究部分,則是透過舉辦國際與國內學術研討會之方式,探討有關歐美性別平權的相關問題,例如:就業歧視、工作場所性騷擾、家庭變遷、歐美女性權益與地位、美國婦女史等。除性別平權的議題外,並曾召開有關歐美憲政制度與變革等國內與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擴大研究領域,並增進國際學術交流。
 
四、計畫成果與特色
 
  2008至2016年間共召開4場國際學術研討會,分別討論歐美家庭變遷和歐美社會研究等議題;以及國內學術研討會4場,分別討論2007-2009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決之研究,歐美憲政制度與變革,以及家庭與健康全球視野等議題。舉辦演講會部分,合計共邀請國內外學者24人發表專題演講,演講主題大致環繞勞工法令、性別與家庭及工作環境、性別平等、勞資關係、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移民對歐巴馬健保政策、戰後集中營歷史等等公共政策議題,同時也擴大包括有關人口、移民、政府治理等議題。本重點研究計畫小組成員的學術研究成果豐碩,11位成員共發表期刊論文96篇(其中收錄於SSCI期刊清單有17篇,SCI有3篇,TSSCI有12篇,THCI有12篇,AHCI與Scopus各有1篇,CSSCI有1篇)、專書4本、專書論文20篇、學術會議論文約計99篇,並完成研究計畫66項,及主編專書1本。
 
本重點研究計畫具有下列四項特色:
 
(一)結合所內不同研究領域同仁,發揮科際整合研究的特色:
 
  本重點研究計畫之目的在對歐美性別平權政策相關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主要是希望結合不同領域的所內外學者,透過法學、社會學、歷史學、公共行政學及人口學的觀點,來剖析前述五大領域在歐美的最新發展趨勢,並設法轉化成我國在推動性別平等理念形成公共政策時參考之用。雖然在實用方面的價值頗高,但因本所側重基礎研究,故在與所外學者的分工上力求謹慎,希望能儘量兼顧國際化與本土化的雙重學術目標。
 
(二)透過研討會論文發表與專書出版的方式強化並累積成具系統性的研究成果:
 
  在集體研究成果上,已逐漸展現較具體與宏觀的歐美性別平權政策研究特色,並透過研討會發表論文,將論文嚴格審查之後,編輯成書出版,除可呈現及累積本所在歐美性別平權政策跨領域的研究成果外,冀望在國內外相關研究單位中居優勢的地位。
 
  由於我國已在2002年完成「兩性工作平等法」(2008年更名為「性別工作平等法」)的立法工作,不論學術界或實務界對職場上性別平權的問題均極為重視。雖然在國內相關調查研究已經陸續發表,但皆僅限於單一學門對此一問題之探討,鮮少有以跨學科領域方式進行研究,更遑論涉及公共政策理論及實務面之探討者。此外,國內多數研究偏重本土問題之剖析,對國外相關研究趨勢甚少著墨。相形之下,本計畫恰可彌補上述缺失,透過個別研究人員的專長,引進歐美國家法律制度的經驗與理論,成功扮演國內學術研究的先驅,並成為實務決策的諮議對象,有助於強化我國有關性別平權政策之法制與實踐。
 
(三)有關歐美性別平權政策之學術資源在亞洲地區已居領先地位:
 
        歐美各國對歐美性別平權政策之研究,以美國最為發達,但大多仍屬單一學門之探討,甚少有從事跨學門的研究者,最多僅以出版專書或舉辦研討會的方式處理,因此本研究計畫在此一領域極具開創性與獨特性。尤其在過去十幾年來,經由個別研究人員之努力,在相關圖書、期刊及報告之購置方面,幾已與美國資源之使用同步。預期未來若能進用研究人員,進而與現有研究設備結合時,短期內即使無法與歐美先進國家相比,但在亞洲地區應可居領先地位。
 
(四)研究議題具前瞻性:
 
  本計畫成員也從社會共融的角度,關注人口老化、跨國婚姻、跨國移民,以及家庭結構變化的議題,藉由歐美經驗性研究,作為台灣社會人口政策議題的省思與借鏡。這些前瞻性的議題充分發揮本計畫多學科與科際整合的特色,拓展學術視野,對於引領國內相關研究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五、未來五年發展計畫及研究內容
 
  本重點研究計畫在於瞭解他者文化以擴大視野,作為台灣社會現象解讀與制度建構的參考。未來除了繼續深耕基礎研究,持續關切歐美性別平權與政府治理的相關政策議題研究,提供歐美社會的研究經驗作為台灣的參考之外,也將開拓新的研究議題和方向,從家庭與性別研究、公共治理、族群關係、歷史記憶與轉型正義等四大面向進行探討。在兼顧個人研究興趣下,得以發揮重點研究計畫特色,並累積集體性研究成果。
 
(一)家庭與性別研究面向的計畫內容:
 
  1. 將持續關注歐美長期照護、托育、就業歧視、工作場所性騷擾、家庭變遷、移民政策、家庭背景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影響、學生學習表現的性別差異、女性權益與地位等政策相關議題,進行系統性的分析與探討。
  2. 將延續既有的性別平權核心研究議題,並針對美國社會福利政策與家庭政策之立法過程、內涵、各州相關立法內容的異同,及不同時期政策主張之變革等對女性權益與地位之影響,進行系統性的分析與探討外,且將擴及美國兒童健康福利議題,進一步剖析美國家兒童健康保險政策之演進與發展趨勢,研究成果與發現可以做為我國未來修訂相關政策內涵與作法之借鏡與參酌。
  3. 以歐美理論與經驗為借鏡,思索婦女婚育就業等相關政策如何因應我國人口老化的問題,則偏重婦女婚育與就業等議題,並評估相關政策的有效性。
  4. 使用跨國資料,如2003年、2011年的TIMSS,2003、2006、2009年的PISA,以及台灣的TEPS長期追蹤調查資料來分析補習、性別與職業選擇之間的議題。
 
(二)族群關係面向的計畫內容:
 
  1. 美國族群間認知能力差異與差異之變化趨勢。
  2. 以既有的資料庫,研究歐美國民對不同類型移民的態度。移民的類型有很多,有高學歷的專業移民,也有無技術的勞工移民;有合法,也有非法。此研究針對歐美國民對於不同類型移民的態度做研究,在實用面上,將有助於政府制訂各類型移民政策法規的參考,在學理上,可以和全球化與不平等研究作對話。
  3. 以黑人女性與黑人歷史作為研究主體,繼續發展黑人社會與黑人女性重視歷史教育的議題,透過個案的實際活動與成就,具體展現其在建構黑人歷史上所做的努力、思維模式與貢獻。以 Julius Rosenwald Fund 兩位董事會主席羅森沃德(Julius Rosenwald)和安布里(Edwin E. Embree)為主題,探討他們如何透過基金會的運作,協助黑人社會,進行社會控制。
 
(三)公共治理面向的計畫內容:
 
  1. 未來將致力於在全球化、老年化、少子化等重大人口變遷情形下,歐美先進國家文官體制對於性別平權、人事制度合理化進行改革的經驗,並建構此一改革經驗的理論架構。另一方面則嘗試將此一理論架構和政府電子化的潮流,進行動態調整的研究。
  2. 從性別平權的研究角度分析公部門推動相關改革時的困難與阻礙,結合新制度論與新公共服務的哲學思考,研究新公共管理所欠缺的性別平權思維和價值,整理出未來政府在組織和運作上的性別平權改革途徑,此一部分將與我國政府目前全力推動之「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有密切之關聯。
  3. 本計畫成員未來對於行政改革應該採取的策略與方法,將從全觀型治理的角度以及歐美先進民主國家推動行政改革的經驗,系統性地檢討變數。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分析公部門改革之各項困難與阻礙,結合新制度論以及新公共服務的哲學思考,研究新公共管理所欠缺的公部門思維和價值,整理出未來政府在組織和運作上的現代化途徑。
  4. 言論自由和人格權的衝突與權衡,未來計畫從事美、德、歐言論自由法制的比較,並在處理新興科技爭議之外同時進行基礎性的理論研究。內容重點如下:限制影射言論、煽動言論、仇恨言論的合憲性以及被遺忘的權利(right to be forgotten)。
  5. 檢視憲法中「公共利益」保障的正當性。未來將逐一剖析前述各種公共利益的理論基礎、憲法意義以及與個人自由衝突時的衡量標準。
  6. 教育制度與政策對學生學習表現和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
 
(四)歷史記憶與轉型正義面向的計畫內容:
 
  1. 針對德國現代歷史發展與轉型正義過程中的歷史經驗,進行歷史觀察並歸納經驗。特別是針對希特勒與東德共黨統治時期極權體制下特定的社會階層-軍隊的歷史經驗、歷史記憶與其因群體認同之共同行為所牽涉的人權與轉型正義的關聯性等問題作探討。
  2. 計畫內容主要是以歷史理性的視角來探討上述問題,易言之,藉由德國的歷史發展來檢驗德國轉型正義的經驗能否提供民主化國家一個面對自身歷史經驗與歷史記憶/歷史事實與歷史正義的思辨模式,以及未來實踐轉型正義的可能性與取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