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 U.S. Public Policy Forum
Conference
PRINT
BACK
-
Publish Date:2016/11/19
Modify Date:2019/10/30
後記回應:希臘債務危機與社會價值觀
柯瓊芳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E-mail: ko@sinica.edu.tw)
希臘共和國,通稱希臘,地處南歐。在地緣政治上,為一連接歐亞非的戰略要地,在文化上,乃文明古國,更是現代西方社會的文化搖籃。但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希臘的財政問題一直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在2015年7月13日於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舉辦的「希臘債務危機與紓困方案公投的影響與啟示工作坊」中,與會學者論及為何希臘會是這波金融海嘯的最大債務國,而且一再需要歐盟的金融紓困,部分學者認為此與希臘的民族性有關。此外,諸多跡象顯示,影響本次希臘紓困方案的重要歐盟會員國以德國與法國為首,而相對說來,法國比較同情希臘的處境,傾向於支持歐盟再次紓困希臘;德國的立場則較為嚴峻,傾向於要求希臘自我改善否則就離開歐盟組織。本人因此引發對希臘社會價值觀的興趣,並進而想知道其與德法兩國價值觀的異同。本文擬以最近一期(2008年)歐盟執委會蒐集的歐洲社會價值觀研究(European Values Study)資料,分析比較希臘、法國、與德國社會價值觀的異同。
壹、基本社會人口資料
表一所示為2014年希臘、法國、與德國的社會人口資料。就土地面積而言,法國最大、德國其次、希臘居末。就人口數量而言,德國最大(超過8,000萬),法國其次(超過6,500萬),希臘最小(不到1,100萬)。在人均所得方面,德國最高(35,400歐元)、法國居次(32,200歐元)、希臘最末(16,300歐元)。在人口結構方面,希臘與德國的老年人口比例均超過20%,法國較低,在18%左右。失業率方面,希臘(26.1%)遠高於德國的5%與法國的10.4%。
貳、子女教養態度
在社會價值觀或民族性的探討上,子女教養態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指標。分析2008年歐洲社會價值觀調查資料發現,在所列的11項子女教育特質中(詳見圖一),希臘受訪者最為重視的五項特質依序為禮貌(78%)、容忍度(53%)、毅力(51%)、宗教信仰(44%)、與獨立(43%)。相對的,法國受訪者最為重視的五項特質依序為容忍度(87%)、禮貌(63%)、節儉(44%)、毅力與不自私(均為41%)。德國受訪者的選擇則依序為責任感(84%)、禮貌(79%)、容忍度與獨立(分別為73%與72%)、以及毅力(49%)。整體而言,希臘與德法二國最大的不同在於對宗教信仰的重視,而與德法兩國最相似的,在於節儉特質。有趣的是,希臘比德法兩國更重視努力工作的特質,也與德國一樣重視毅力的特質,但在責任感特質的重視程度上,希臘(與法國一樣)都遠不如德國。相較於希臘與法國,德國除了特別重視責任感以外,也高度重視獨立的特質,但在不自私與服從的特質上,德國遠不如其他兩國。整體而言,這三個國家在子女教養態度上並沒有極大的不同,但似乎法國與希臘的相似度稍高於德國與希臘的相似度。也許是不自私的特性使得法國同情希臘,而德國可能因為重視責任感與獨立的特質,使得德國比較不同情希臘,進而認為不應該再度金融紓困給不負責任的國家。
參、社會道德觀
在以1表示絕對不可接受,10表示完全可以接受的20種道德規範判定上,希臘與德法兩國的調查結果如圖二所示。在公領域的道德規範上(如逃稅、偷車、吸毒、賄賂、逃票等)三個國家的接受度差異不大,但在私領域的道德規範判定上(如同性戀、墮胎、離婚、安樂死、自殺、買春等),希臘的態度比其他兩個國家保守許多。若將這20個項目的平均值作一比較,則法國的平均接受度最高(3.93)、其次為德國(3.355)、希臘最低(3.075)。德國最不能接受的是偷車、吸毒、賄賂、冒領津貼與逃稅;最能接受的是離婚、同性戀、與人工受精。希臘最不能接受的是偷車、基改食品、賄賂與胚胎實驗、吸毒與為私利說謊;最能接受的是人工受精與離婚。法國最不能接受的是偷車、賄賂與吸毒;最能接受的是人工受精、安樂死、離婚、墮胎、與同性戀。整體而言,希臘與德國的相似度稍高於其與法國的相似度。
肆、區域與國家認同
在自我認同方面,將近一半(46%)的希臘受訪者認為自己屬於希臘、其次為所居住的城鎮(33%),再次為所居住的區域(15%),有趣的是,自認為屬於歐洲的比例(2%)竟然低於自認為屬於世界的比例(4%),顯然希臘人對於歐洲的認同度極低(詳見表二)。相對的,只有三分之一強(37%)的法國人認為自己屬於法國,其次為屬於所居住的城鎮(35%),再次為所屬的區域(13%),同樣的,自認為屬於歐洲的比例低於屬於世界的比例(分別為4%與10%)。德國的國家認同更低,只有1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屬於德國,但卻有更高比例的人自認為屬於所居住的城鎮與區域(均為40%),自認為屬於歐洲的比例則與屬於世界相同(均為3%)。整體而言,三個國家中,以希臘的國家認同最高,其次為法國,德國最末。而對於歐洲的認同,則以法國稍高,德國居中,希臘最末。最為有趣的是,這三個國家對於歐洲的認同均低於(或等於)其對於世界的認同。
如前所述,在地理區位的認同上,三個國家中以希臘的國家認同度最高,德國最低。在一項有關於是否以自己國家為榮的問題上,三個國家中亦以希臘最強,有65%的受訪者極度以希臘為榮,28%的人認為還算以希臘為榮,4% 的人不太以之為榮,1%的人一點都不以之為榮(詳見圖三)。而法國則只有三分之一強(36%)的受訪者極度以法國為榮,超過一半(53%)的人還算以法國為榮,不到10%的人不以為榮(或不太引以為榮)。德國的認同更低,只有18%的受訪者極度以德國為榮,52%還算以德國為榮,但確有將近五分之一的人(22%)不以(或不太以)德國為榮。
伍、人際關係與生活滿意度
在人際關係面向上,三個國家中,以德國對他人的信賴度最高,超過三分之一(36%)的受訪者認為人是可以信賴的;其次為法國人,27%的受訪者此看法;希臘最低,只有20%的受訪者持此看法。這樣的國家差異也出現在另一個指標上,在一個以1為認為他人會占我便宜、10為他人不會隨意占我便宜的問題上,三個國家中以希臘的看法最負面,平均值為4.1,傾向於認為人總是會占他人便宜;德國受訪者的看法稍微正面一些,平均值為5.9;法國人更高一些,平均值為6.1,比較相信人不會隨意占他人便宜(詳見圖五)。
另一個與人際關係有關的問題是,「您認為一般人會互相幫助,或者您認為人總是為自己著想?」1表示人是自利的、10表示人是互助的。如圖五所示,三個國家中仍然以希臘的看法最為負面,平均值為3.2,傾向於認為人是自利的;法國與德國的平均值相近,都在5左右,較傾向於認為人是互助的。
圖五資料同時顯示,在生命主控力(或自我掌控生命的程度)方面,三個國家的平均值相近(1表示極低的主控力、10表示極高的主控力),都在六成以上。而在生活滿意度上(1表示非常不滿意、10表示非常滿意),三個國家的平均值也極相近。比較有趣的是,法國的平均生命主控力稍低於其他二國,但在生活滿意上,卻稍高於其他兩國。
陸、結語
希臘之所以要求歐盟再度給予金融紓困,以及歐盟執委會最後之所以答應其要求,應該不只是取決於德國或法國的立場,但法國傾向於同情希臘,德國傾向於嚴峻立場,也許有諸多的政治與國際外交考量,但就社會價值觀而言,希臘的確不如德國的自我要求高。在子女教養態度上,德國重視的是責任感與獨立,希臘重視的卻是禮貌與容忍度,此點與法國較為相近(最重視容忍度與禮貌)。而在社會道德觀的看法上,德法兩國較為接近,希臘與這兩個國家的最大差異在於婚姻與情慾規範上,希臘相對保守許多。至於自我認同上,希臘比其他兩個國家更以國家為榮。但在人際關係上,希臘比德法兩國更不相信他人,不過在生活滿意度與生命掌控度上,則與其他兩國沒有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