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債危機的發展是否代表著「結束的開始」? (歐元的結束?歐盟的結束?主權國家的結束?民主的結束?理所當然的和平想像的結束?)
欲回答此一問題,首先應先釐清:究竟在希臘經濟現狀(status quo)下,Troika想達成的目標是什麼?希臘政府想達成的目標是什麼?Troika對外宣稱的目標是透過撙節逼迫希臘落實財政紀律、挽救投資者信心,進而挽救希臘經濟。Troika也宣稱並不願意看到Grexit.而希臘政府想達成的目標則是透過務實有效的結構改革(強調“cut”並不自動等於「改革」),讓希臘有機會自立自強,而後能夠創造經濟成長,成功還債。
若比較兩者「宣稱」的目標與實際作法,會發現Troika對外宣稱的作法與實際作法有太多矛盾與落差。
從經濟層面看,希臘經濟現況下,撙節措施的反效果有目共睹。IMF甚至在自己2012的報告中明白承認其撙節藥方所仰賴的經濟模型是錯誤的模型。這是為什麼當初Troika保證,只要希臘嚴守撙節措施,經濟會呈現V型成長並且同時穩住失業率,但實際經濟成長與失業率卻與IMF預測相差千萬里(IMF預測之2010~2013經濟成長:-4.0 -2.6 1.1 2.1;實際數字:-4.9 -7.1 -7.0 -4.2;IMF預測之2010~2013失業率:11.8 14.6 14.8 14.3;實際失業率:12.6 17.7 24.3 27.3)。開始實施撙節以來希臘GDP掉了27%;GDP縮水使公債如今超過GDP 180%。如果IMF認錯後Troika卻堅持維持原路線(依照錯誤經濟模型設計的路線),則Troika可能另有其他目標。
從社會層面看,希臘前兩次紓困金,大約90%回流德、法、義等當初不當放款給希臘的大銀行;約10%真正用在希臘社會。金融時報以「奴隸經濟(slavery economy)來形容希臘目前的經濟。實施撙節以來,希臘薪資水準下降37%,退休金縮水48%,公務員人數下降30%,整體消費下降33%,有100萬家庭靠老人退休金度日,青年失業超過50%,而失業人口中只有9%領得到失業救濟、40%兒童生活在貧窮線下、嬰兒死亡率持續上升、希臘社會自殺率亦持續上升。人權組織呼籲歐盟正視希臘社會人道危機,其醫療資源與社會救助資源的匱乏已嚴重剝奪了希臘一般人民的基本人權與尊嚴。從歐盟創始之初,“social Europe”就是一個歐盟領導階層宣稱其非常重視的議題。北歐國家更向來以平等、社會福利等價值自豪。
從政治層面看,歐洲區域整合與國家主權的維持能夠並行不悖的幻想可能必需畫下句點。「民主」與「主權」可能終究必需讓路。今日希債危機的發展正是民族主義壯大的溫床。極右派更進一步興起絕非歐盟、亦非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之福,但這似乎已無可避免。除了政黨體系的重組、未來各國選舉變數更多更難預測外(西班牙年底選舉、英國脫歐公投),對於政治學或是政治經濟學門而言,整個EMU的興起到其今日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實證資料。觀念、想法、意識形態、特殊利益的推波助瀾…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需為歐元的誕生、演變、成就、錯誤負責?
從歷史層面看,歷史會如何看待此次希債危機?如何看待梅克爾的角色?如果承認錯誤是往前走、走在對的道路之必要條件,那麼歐盟與德國這一回並沒有選擇正視錯誤。歐洲貨幣聯盟原始設計上的錯誤是絕大多數經濟學家共同認定的。歐盟今天的處理方式顯示其並無意正視此一錯誤,因此也不可能著手修正此一錯誤。那麼不斷的悲劇仍將繼續上演。而另一個歷史的教訓則是德國戰後債務重組、減記、延長攤還所造就了今日德國;經濟學家亦多同意,倘使戰後德國受到的是今日希臘所受待遇,今日繁榮強大的德國並不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