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 Index > Library> Lib. Choice Collections
  • A+
  • A
  • A-
Library Lib. Choice Collections
[Culture Studies] Gulliver's Travels Gulliver's Travels

本書為「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成果」

  一提起《格理弗遊記》(Gulliver’s Travels),舊譯《格列佛遊記》或《大小人國遊記》),每個人都知道,或許說,都自認知道,因為這是從小就聽過、看過的故事,可能還看過不只一個文字或影片的版本。但是,可知道故事中的主人翁所到之處不只是小人國與大人國?原作者綏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在當時的文學界、宗教界、政治界扮演了什麼角色?這本書主要的版本為何?何時進入中文世界?如何成為中文世界家喻戶曉卻又認知有限、甚至有誤的故事?今天,許多人日常生活離不開「雅虎」、許多人著迷於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天空之城》,但又有多少人知道“Yahoo”和 “Laputa”這兩個字為綏夫特於《格理弗遊記》中所自創,而且與當今認知的「雅虎」、「天空之城」大異其趣?


  綏夫特是英國新古典主義時期的重要作家,著重理性、規範,擅長諷刺文體。他在政治上原屬惠格黨,後來因為理念不合(包括他主張與法國和談),轉而加入托利黨,並撰寫了許多政治小冊子。在宗教上,他隸屬愛爾蘭教會(英國國教的一支),不滿於當時激進的新教和保守的天主教,而主張溫和漸進的路線。此外,身為都柏林聖帕提克大教堂總鐸(Dean, St. Patricks Cathedral),他對於英格蘭在政治、經濟上多方壓迫、剝削愛爾蘭甚為義憤填膺,寫了許多為民請命的文章,傳誦一時,其中尤以〈野人芻議〉(“A Modest Proposal”)著稱,為英國文學史上最知名的諷刺文。


  世人印象中的綏夫特主要是《格理弗遊記》的作者,但現在讀者很難想像,他在寫這本「荒誕不經」的作品時,是當時愛爾蘭地位崇高的神職人員。此外,他雖然終身未婚,卻有兩位紅粉知己,死後並與其中之一的瓊森(Esther Johnson)──也就是他筆下暱稱的「斯黛拉」(Stella)──同葬於聖帕提克大教堂的地板下,成為今日遊客流連之處。


  《格理弗遊記》的出版史與中譯史也頗為曲折。1726年此書在倫敦匿名出版,但許多人不僅知道作者是誰,而且以「對號入座」的方式來尋找書中影射的對象。就是因為其中有不少影射時人、時政的情事,出版商為了避免因文賈禍,改寫了若干片段。綏夫特對此大為不滿,在1735年都柏林出版的版本中,宣稱改正了先前版本的錯誤。歷年來兩個版本各有支持者,因此這本書的版本史本身就相當複雜。再者,由於作者在當時具有爭議性,以致打一開始有關此書的評論便呈現兩極化的現象。儘管如此,這些紛紛擾擾並無損於此書的經典地位。


  《格理弗遊記》看似荒誕不經、奇幻詭異,實則結合了作者多年的諷刺文學功力,出入於政治與文學之間的經驗,以及對於人性的深入觀察,愈熟悉作者的生平及時代背景,愈能欣賞其中的巧思及諷刺手法。因此,這本書不僅被視為英國文學經典,《一九八四》(1984)與《動物農莊》(Animal Farm)的作者歐威爾(George Orwell)更將此書列為世界六大名著之一。


  此書自1726年問世迄今,中外讀者不知凡幾。在世界文學裡如此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作品屈指可數:淺者見其淺,可視為兒童讀物,驚訝於主角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駰國等地的奇怪遭遇;深者見其深,看作者如何藉著情節安排及人物刻畫影射時政,諷刺人性。兒童驚訝於故事中的神奇、詭譎;一般讀者欣賞其中的想像、諷刺;文學研究者則得以鑽研其中的主題、結構、技巧、典故、背景,以及思索《格理弗遊記》作為愛爾蘭/英國/世界文學的意義。在眾多不同讀法中,兒童文學、奇幻文學、諷刺文學、旅行文學、烏托邦文學只不過是其中犖犖大者。


  《格理弗遊記》問世第二年,歐陸就出現法文、荷蘭文、德文譯本,四年後又出現義大利文譯本。但首次出現於中文世界,則距離原書出版已近一個半世紀,在中文世界的流傳更是翻譯史上極為罕見的嚴重誤譯,以致人們對此書的認知往往流於錯誤印象。


  此書在中文世界最早是清同治11年4月15至18日(1872年5月21至24日)連載於剛創刊的《申報》,名為《談瀛小錄》,以文言文刊出四天,故事中的主角被改寫為「甬東」人(浙江人),但譯者/改寫者不詳。第二個中譯本於清光緒29年6月(1907年7月)起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繡像小說》不定期連載,至光緒32年2月(1906年3月),以白話文刊出36回,先取名為《僬僥國》(「僬僥」二字典出《列子》,即「小人」),後改名為《汗漫遊》,但譯者依然隱而未現。第三個中譯本《海外軒渠錄》於1906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由不懂外文的桐城派古文家林紓(琴南)與人合譯(合譯者則有魏易與曾宗鞏二說,不知孰者為是)。這個譯本也是此書首次以專書的方式流通於中文世界。雖然林紓在譯序中提到作者的諷刺手法及微言大義,但《海外軒渠錄》只迻譯了前兩部,有更多諷刺和曲筆的後兩部俱遭捨棄。爾後的中譯也大抵為刪節、腰斬之作,以致該書在中文世界讀者心目中幾乎完全淪為兒童讀物,犧牲了其中的豐富涵意,實為中文讀者莫大的損失,直到晚近才有逐漸改善的趨勢。


  由於故事曲折,想像豐富,因此除了以文字方式流傳之外,歷代的許多版本還附有插圖,提供了插畫者很大的發揮空間。此外,不同的電影版本──較著名的有 1939年的卡通版、1960年和1996年的影片──都顯示了不同時代的人各自發揮想像,以不同的方式再現這部經典名作。由此可見,文學經典中蘊藏了豐富資源,提供歷代讀者、觀者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以不同方式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而這種作為反過來也成就了文學經典的地位。(歐美所研究員單德興先生) (本文經中央研究院電子報試刊號第五期授權同意轉載)

延伸閱讀:
1.單德興(2007)。我來·我譯·我追憶-《格理弗遊記》背後的「遊記」。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8(4),75-85

2.陪我們長大的《格理弗遊記》真相竟然是?專訪翻譯學家單德興

 


本書目錄

 

航越小人國 / 齊邦媛          (3)
前言----- 尋訪綏夫特 / 單德興          (7)
緒論 / 單德興          (13)
綏夫特年表與大事紀          (155)
人物與地名表          (177)
有關中文譯注本的幾點說明          (181)

 

 

 

 

 

 

《格理弗遊記》

<啟事>      3
<格理弗船長致辛普森表兄弟函>      5
<編者致讀者函>      13
情節提要      17
第一部 小人國遊記      25
第二部 大人國遊記      119
第三部 諸島國遊記      221
第四部 慧駰國遊記      333
參考書目      453

 


  • replies(0)
  • views(4382)

URL:https://www.ea.sinica.edu.tw/Content_Book_Page.aspx?pid=12&uid=114&bid=6&lang=e Click
Comments(0) Reply Comments
  • Name:

  • Email:

  • Website:

  • Content:

  • CAPTCHA:

    Refresh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