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Studies] Literary debates and the politics of memory : toward an inter-Asia perspective
Literary debates and the politics of memory : toward an inter-Asia perspective
-
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UNITAS PUBLISHING,2023
-
ISBN:9789863235170 (Pages:423)
在各種體現記憶政治的表徵中,
文學論戰尤其是反映時代狀況、凝聚多重意義的「記憶之所」。
戰後東亞各地的文學論戰,表達衝突與矛盾的方式與論述語彙雖各異,但問題意識卻類近,其效應跨越的時間與地理,大都表達了民眾主體追求獨立與自主的意願以及以文藝應對現實的勇氣。其間我們不僅該看到記憶的迂迴與纏繞,也該直視政治的作用與企圖,在閱讀與重讀的反覆嘗試中,同時尋找感性的相遇與理性的交鋒。
本書藉由並列與呈現現代東亞幾個重要的文學論戰(韓國的民族文學論、日本的國民文學論、馬來西亞的馬華文學論、臺灣的鄉土文學論)來展開思想性的討論,以建立一套可以相互參照的詞彙和系統,突顯構成東亞現代性的共通矛盾。(2023-05-12 歐美所副研究員王智明先生)
本書目錄
導讀——「歷史的歸還」:亞際視野與去冷戰想像 |
王智明 |
007 |
【第一部】兩韓之間:民族文學與東亞論 |
|
|
燭光之後,歷史的歸還:為什麼現在要談文學史 |
崔元植 著,延光錫 譯 |
031 |
民族文學論與崔元植 |
金明仁 著,崔金瑛 譯 |
047 |
民族文學.第三世界.東亞:崔元植東亞論的系譜與結構 |
白池雲 著,劉惠瑩 譯 |
067 |
【第二部】日本/沖繩:國民文學與帝國之南 |
|
|
日本國民文學論戰導讀 |
池上善彥 著,張婧 譯,鈴木將久 校 |
093 |
國民文學論與帝國主義 |
池上善彥 著,張政傑 譯 |
125 |
等待逆風/返風的少年:東峰夫的〈沖繩少年〉與一九五○年代的沖繩 |
若林千代 著,陳希、錢海英 譯 |
149 |
渡海的記憶與身體相遇時:金在南《鳳仙花之歌》與崎山多美〈黃昏幻視行〉 |
吳世宗 著,錢海英 譯 |
171 |
【第三部】兩岸之間:鄉土文學與現實主義 |
|
|
從第三國際到第三世界: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省思 |
施淑 |
189 |
青年陳映真的現實主義:對其左翼閱讀和書寫行動的考察 |
宋玉雯 |
203 |
論戰、運動、愛荷華:王拓「鄉土觀」的歷史考察 |
劉羿宏 |
225 |
第四部】馬華本土:革命、冷戰與「神州」 |
|
|
論戰、現實與馬華革命文學:金枝芒的「此時此地」實踐 |
蘇穎欣 |
251 |
冷戰在馬來與馬華文學場域的介入與衝擊(1950-1969) |
莊華興 |
258 |
迂迴的關係:神州詩社與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
魏月萍 |
309 |
第五部】迂迴與纏繞:記憶政治的思考 |
|
|
台灣「鄉土文學」的東亞脈絡 |
白池雲 著,王艷麗 譯 |
335 |
作為文學的他者之經濟:以胡秋原與朴玄埰的經濟思想為中心 |
延光錫 |
351 |
鄉土文學論戰」的民族敘事與兩岸「三十年代文藝」的文化記憶 |
徐秀慧 |
375 |
鄉土文學論戰中的記憶政治:論胡秋原〈中國人立塲之復歸〉 |
王智明 |
393 |
後記——文學論戰的記憶政治 |
陳瑞樺 |
407 |
【附錄】 |
|
|
文章出處 |
|
415 |
作者/校譯者簡介 |
|
419 |